青岛农产品出口面临的不利因素与应对
一、青岛农产品出口面临着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严重制约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青岛市利用农产品进出口口岸的有利条件,加快实施农业经济国际化战略,不断调优农业产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农业外向型经济,农产品出口保持了较好的增长速度,走在全国前列。但同时也要看到,青岛农产品出口面临着国内外诸多不利因素的严重制约。
青岛市农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生产的农产品品种混杂,质量差异较大,不利于组织规模化营销。国内农产品原料价格起伏不定,用工紧张,工人工资不断上涨,生产加工成本高居不下,推动农产品出口价格不断攀升,农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受到削弱。青岛出口的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半成品,技术含量偏低,附加值不高。青岛引进和培育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虽然对青岛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与国际上的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跨国公司相比竞争力仍显较弱。水果、蔬菜、水海产品、畜产品四大类出口农产品品牌优势不明显;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质检、出口等方面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欧盟和美国四大国际贸易市场,且过度依赖于亚洲市场(目前青岛对日韩农产品出口量占全市农产品出口总量近一半),新兴市场的开拓尚未形成规模,缺乏多元化灵活调节机制,潜在风险较大。
随着全球经济放缓预期的增强,青岛农产品出口的三大传统市场日韩、欧盟和北美的市场有效消费需求可能出现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仅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了越来越苛刻的技术壁垒,而且巴西、印度、埃及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设置技术壁垒,限制的范围几乎覆盖了我国出口的所有农产品,大大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人民币升值汇率波动激烈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强:近年来,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稳步攀升,压缩了企业的对外议价能力,降低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人民币又对日元、欧元和其他非美货币汇率起伏不定,波动激烈,对未来结汇情况,贸易双方都难以预测和把握,造成企业签单难、结汇难,加大了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积极采取综合措施,确保青岛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
积极推进农地的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目前,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在青岛农业生产中仍占主导地位,这不利于科学技术推广、机械化耕作、标准化实施、质量安全管理、品牌打造和农产品出口的组织营销。要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充分发挥农村“两委”和乡村能人的带动作用,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合作生产。要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使分散的农地资源向优势经营主体集中,积极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和“联合家庭农场”,推动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农业生产者牢固地树立起环保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加强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优化全市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布局,加强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并通过基地带动农户从事外向型农业,对出口农产品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按照出口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要求,按照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以标准为核心、以品牌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的“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从原料生产、加工、储运和出口的全过程控制体系及质量可追溯体系。通过示范区建设,建立和完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评估预警体系、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和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实现“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全面提升青岛市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大力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市农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代表着农产品加工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要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为目标,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办技术研发机构,围绕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本着深加工、高科技、系列化的思路研发新产品。
根据青岛市农业的比较优势,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培植蔬菜、林果、油料、花卉、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围绕这些主导产业,加大激励导向力度,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行政推动等多种手段,大力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培植一批规模大、辐射面广、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强的高水平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出口企业,以此带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出口产业化链条。
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由市有关部门牵头,建立一个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商务、农业、质检、宣传、出口商会等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农产品出口预警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农产品贸易态势,及时收集、掌握和通报国内外市场农产品的供需、价格变动趋势等信息;通报各农产品进出口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标准的变动情况;通报青岛市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解决措施;指导青岛市农业生产经营及出口加工企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加工及出口策略。
加快企业质量和诚信体系建设。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出口企业必须自觉履行质量安全承诺,做到严格自律、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出口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按照出口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要求,建立健全从原料生产、加工、储运和出口的全过程控制体系及质量可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完善多层次的促进农产品出口政策支撑体系。借鉴国外支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继续实行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科研费用支出。特别是要在出口基地建设、生产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开拓、海外食品注册认证、品牌建设、出口信用保险、反倾销应诉等方面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给予政策扶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多层次的促进农产品出口政策支撑体系。
积极实施出口农产品品牌战略。发挥青岛现有农产品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创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鼓励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弥补小规模、分散性及差异性生产的缺陷,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同时,大力实施农产品出口名牌战略和绿色品牌战略,以品牌带动相关产品的发展。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广告宣传和营销策略方面加以改进,树立青岛市农产品出口品牌形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风险。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以及传统市场趋于饱和的现实制约,农产品出口应更多的关注新兴市场的开拓发展。因此,青岛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在稳定传统市场的基础上重点拓展东盟市场,培育发展俄罗斯、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范围,使青岛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规避出口风险。
加强部门协作,努力营造促进农产品出口的良好环境。各级政府、各有关单位应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全市外经贸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强化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经常深入基层,加强与出口企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竭尽所能地帮助企业解决出口退税、信贷、劳资、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出口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张蕾)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茶叶增加茶叶农残检测项目 出口香港检测…
- 下一篇:甘肃省农产品迈开大步“走西口”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