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中国合作经济新闻网>> 行业频道>> 蜂产品>>正文内容

蜂农陈渊:继续推广巢蜜(图)

图为陈渊和他的蜜蜂。

  “你们今天联系我真及时,我后天就要动身离开义乌了,票都买好了,去哈尔滨参加2014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中国(哈尔滨)蜂业博览会,三篇论文都已经写好了,要做重要发言呢。”2月13日中午,记者见到77岁的陈渊,他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蜜蜂不怕冷就怕倒春寒,这几天的倒春寒对我国中东部的蜜蜂来说影响很大的。”陈渊拿出最新一期的《蜜蜂》杂志,翻开他自己撰写的文章——《2014年我国养蜂情况预测》,“这篇文章是2013年12月投稿的。早在那时,我就预测马年春天有倒春寒。这种情况如果没有提前预判到,单纯按照春节期间的天气看,气候暖和,赶紧给蜜蜂喂食,立春后蜜蜂吃下去消化不了就胀死了。但我提前预测到了,就没有给蜜蜂投食,这样就没有损失。看到这篇文章和知晓这个观点的蜂农们也不会有损失。”

  正因为陈渊对蜂业的潜心研究,《蜜蜂》、《中国蜂业》等专业杂志每月都要向他约稿。

  义乌蜂农心怀“蜂王”之梦

  “丛山莽原伴登临,南北征战从未停。莫道此生无憾事,愧负蜜蜂一世情。”陈渊痴蜂爱蜂,一生都不曾离开给他带来甜蜜欢笑的小蜜蜂,与蜜蜂一连打了53年交道。此外,他还痴迷于用蜂胶治病救人,一有空闲就写养蜂回忆录、蜂胶治病的得与失,甚至还要创作诗歌赞美蜜蜂。

  在养蜂业内,义乌蜂农陈渊赫赫有名。2008年3月,他攻克了让全世界束手无策的“空巢病”,引起世界养蜂业的震动,也因此获得不少殊荣,其中就包括“亚洲优秀蜂农”桂冠。

  “后来又参加了很多世界级的蜂业大会和蜂产品研讨会,不少外国人称中国蜂蜜质量低下,我就不信这个邪,要拿出成果让世人瞧瞧……”为此,2010年,他用自己蜂场的50群蜜蜂作实验,成功生产出了“绿色、环保、生态”的优质巢蜜,走上了巢蜜和成熟蜜生产之路。

  “与市面上其他蜂蜜产品相比,巢蜜芳香醇鲜,久不变质,且未经过人为加工,不掺假。”陈渊介绍说,巢蜜一投放市场,就受到众多市民的好评。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他有了建立连片巢蜜生产基地的宏伟规划。

  致力推动巢蜜规模化生产

  从2007年开始,陈渊开始自费在全国培育养蜂基地。“经过6年的努力培育,目前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了养蜂基地,产量在2000箱以上的基地有3个,主要在中西部地区。”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巢蜜的销售价为一百多元一盒,一箱巢蜜内有100多盒,一个产量超过2000箱的养蜂基地,产值超过2000万元。

  “马年新年都没停过,陆陆续续有不少人发短信打电话来求巢蜜和巢蜜的生产技术。”陈渊一边翻看短信一边说。2013年,义乌市拨给他一辆特殊的蜂房车,车上有驾驶室、车厢还有蜂房,他雇了驾驶员一路开到新疆,一蹲就是半年,新疆的养蜂基地终于建成。

  “2014年我要继续我的巢蜜推广事业。接下来我可能要去土耳其参加蜂业大会,随后直到七八月的半年时间里,我要去山西、甘肃、陕西、青海还有东三省走走,继续培育生产基地。”陈渊笑着说,“蜂农们都很欢迎我去,哪里有市场,哪里有产品,我都会帮忙牵线搭桥,缺技术就给技术。另外,普通蜂蜜的收购价只有巢蜜的五分之一,推广巢蜜也会大大提高蜂农的经济收入。我不要名,也不要利,就是高兴为蜂农们办点事。”

  (责任编辑:高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