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超市进口液态奶为什么越卖越亏?

    一盒1升装的Delleche(得乐思)牛奶促销价7.9元;一盒1升装的melko(妙可)牛奶促销价9.9元……近期超市里,进口牛奶的促销几乎天天有。

    不过一位进口牛奶代理商却倒起了苦水:“谁愿意卖这么便宜!卖掉一盒亏一盒,不卖亏得更惨。”

    库存成本太高

    “进口液态奶看起来是个香饽饽,但生意真没这么好做。”浙江梦巴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虞国敏表示,目前梦巴星代理三个进口液态奶品牌,Lowicz(罗兹姑娘)、melko(妙可)、Diamond(钻石),都还没有盈利,“每个月账户上都要烧掉六七十万。”

    以Lowicz为例,梦巴星向厂商下单、对方将集装箱运至当地码头至少需要两周,海运到国内入关、商检抽检,大概1个月。

    “这是在不出现意外状况,需要1个半月的时间。”虞国敏表示,留给代理商的销售期太短,“超市里卖的进口牛奶生产日期过了3个月的,已经算新鲜了。”

    “过了一半保质期我们就开始打折了。以保质期12个月的进口牛奶为例,到了第七、八个月,一般打八折、七折,九个月以后,就开始对折了。”

    1升装的Lowicz拿货价和物流成本加起来就要8块钱,还不包括进入到中国市场后的渠道费用。“过期销货的成本太高,打折还能亏得少一点。”

    蛋糕诱人但难啃

    2012年底到2013年初,世纪联华的进口液态奶品牌曾多达20几个,目前消失了一半。

    一名代理商表示,为争夺代理权,那段时期的价格战打得凶。“一个品牌会同时出现好几个代理商,谁拿货拿得多,谁就是中国总代。结果订单下得太多消化不了,只能低价甩卖。”

    还有一种玩法是,一家公司手里拿着多个品牌,守住一个品牌,然后用其它品牌打价格战拖死对手,这招让人想起了“田忌赛马”的故事。

    外资酸奶品牌Bakuma(芭蔻玛)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旗下的酸奶产品在国内销售,产品只有6个月保质期。“库存管理的要求很高。”该品牌相关负责人温芳荣表示,“进入中国市场1年多后,我们慢慢对当地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量有了把握。以前为了保证不断货,也出现过需要空运补货的情况,成本太高。”

    “订货节奏的把控、供应链整合的能力是进口液态奶竞争的关键。”虞国敏打算继续撑下去。

    梦巴星在2012年1月成立了这家公司,股东包括浙江凯喜雅集团贸易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连锁经营协会的成员,而虞国敏本人也有过几十年的连锁经营经验。

    进口液态奶这块蛋糕,看上去诱人,吃起来难。

(虞珊珊)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