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花生出口企业困境 利润率从100%滑落到5%
时下正值荣成花生收获的季节,也应该是花生收购企业和加工出口企业最为忙碌的日子。然而今年,荣成花生制品出口企业却处于观望状态。究其原因,是低迷的外部市场极大地压缩着荣成花生加工出口企业的利润。2011年,花生企业利润率能达到100%,而目前可控利润率仅在5%左右。
订单大幅减少 生产线吃不饱
荣成山月食品有限公司是荣成花生制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其95%以上的花生制品面对日本市场销售。多年来,该公司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信誉,来自日本客户的订单持续增加,公司的业绩也节节攀升。
最好的年景,该公司出口的花生制品总量一度超过4300吨,超出单条生产线的满负荷生产能力。为此,该公司投资新建了一条生产线,用于补充生产,通过产能提高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然而,从去年开始,市场急转直下,该公司刚刚建起的生产线没用过几次,就连原有订单也大大缩水。该公司副总经理付世芳告诉记者,由于公司从事的主要是花生制品生产,相对原料花生出口,时节性要素相对弱,订单也是零散地分布于全年的每一个月。但从去年11月份至今,该公司几乎没有新增订单,存量订单的数量也有所压缩,预计今年的出口量不会超过3000吨。
汇率瞬息万变 催生即时订单
与订单的多少相比,更让荣成的花生出口企业揪心的是日元持续贬值带来的汇率问题。
目前,荣成市共有14家花生加工出口企业,主要从事原料花生和花生制品两类出口业务,主要的出口国是日本、哈萨克斯坦、韩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泰国,其中96%的市场份额销往日本,日元也就成了这些贸易的纽带。
按照9月22日100日元可兑换人民币6.17元的汇率计算,日元相比去年同期的贬值幅度超过了20%,在结算时,预先签订全年订单的花生出口企业就吃了大亏。对此,一名从业20余年的“老花生”告诉记者,他刚刚从事花生出口行业时,利润特别高,很多人做的都是空对空的买卖,只卖出口凭条就能发财。从1993年开始,他见证了花生出口行业的高峰和低谷,可以说2011年是市场和机制最好的一年,那一年,从事花生行业的企业都能获得100%的利润率,但好景不长,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利润越来越薄,目前可控的利润率仅在5%左右。个别花生出口企业为了揽住客户,承接的全年订单更是让企业的利润成了负值。
不断变化的汇率成了不少花生出口企业的心病,为了减少玩心跳的风险,不少企业都采取了相对应的措施———有的企业在与日本客户结算时,将结算方式由日元转化成美元;有的则签订短期即时订单,就每一批订单的货值进行谈判协商,确保出口企业的有效利润。
国际市场饱和 消化去年存粮
买方市场,是花生出口行业当前的真实写照。那么是什么原因形成了买方市场呢?
据荣成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检科工作人员王吉滕介绍,中国、美国、阿根廷、巴西是全球主要的花生生产国与出口国,全球零食花生的年贸易量为200万吨左右,中国约占50万吨。往年,零食花生的全球供求基本平衡,但由于去年美国花生突然大幅度增产100万吨,并大量投入市场,直接拉低了国际花生的价格,并使市场进入了饱和状态。尤其是进入9月中旬后,各主要花生生产国的新鲜花生上市,市场上仍留有大量陈旧花生,使得花生收购商慌了手脚,不得已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兜售存量花生,以此回笼资金,收购今年的新花生。
不仅国际市场的花生处于饱和状态,国内花生的增产和扩产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市场消化不了。据了解,此前国内花生的主产区分别是山东、河南、河北和安徽四省,但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吉林、辽宁、湖北、广西等省份的花生产业也发展了起来,以至于国内花生的总产量逐步超过了外贸需求量,从而形成了买方市场。
王吉滕告诉记者,以前国内出口农副产品往往是因为价格低廉,尤其是2007年以前,中国的花生比美国花生每吨便宜约120美元。但受人民币升值、国内消费水平提高、国内油料需求增长、种植户惜售、游资炒作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中国花生在国际市场已经没有了以往的价格优势。
制品难敌原料 出口价格相当
大家总会习惯性地认为,深加工花生制品是提高花生在国际市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其实,原料花生与制品花生的售价几乎相同,个别批次的原料花生价格甚至要高于花生制品。
荣成中粮花生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都说出口企业最差也能挣个“税钱”,这个税钱是指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出口而设置的出口退税。在花生出口行业,国家对花生制品出口给予15%的退税政策,以此鼓励企业从事花生加工,赚取更高额的附加值。
“国家政策的本意是好的,可是花生出口企业实际上却并未拿到这笔退税的钱。”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市场非常透明,任何有关生意的风吹草动都会被提到谈判桌上,花生制品退税的政策也不例外。在与日本客户协商出口花生制品的同时,为了稳住客户,花生出口企业只能忍痛将退税部分的让利送给日本客户,使得花生制品的价格不升反降。与此同时,由于原料花生出口时,卖方需要承担本批次原料花生因检测标准而被退货的风险,因此在出口花生时,买方会在一定程度上额外承担一笔风险费。如此一来,便出现了卖原料花生的出口额与花生制品的出口额相近,甚至反超的现象。
花生出口行业 期待规范机制
“好花生卖不上好价格,归根结底是卖花生的人不齐心。”付世芳告诉记者,2000年前,我国尚未加入WTO时,省内的花生行业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和规范机制,由山东省粮油进出口公司统一管理,那时候外商在省内购买花生要托人跑关系才能拿到份额,而且价格还要由省粮油进出口公司统一定价,呈现出的是“饥饿效应”。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开放,花生出口的自由定价权逐步放到了企业,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相继以价格为基准开拓市场,逐渐让省内的花生出口陷入了无序的混乱之中。
在荣成众多花生出口企业负责人眼中,他们更羡慕荣成海藻协会,海藻协会将全市的海带生产企业拧成一股绳,在定价权、原料优惠等方面进行规范统一的管理。最让人振奋的是在今年海带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荣成的海带价格反而上涨,这不仅让会员企业收益颇丰,而且行之有效地打出了荣成海带的品牌。反观荣成的花生行业,早在2008年时便着手成立了花生协会,但会员企业人心涣散、加上市场不景气,行业内缺乏信息联动,让这个民间组织名存实亡。
王吉滕告诉记者,通过最近几年的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荣成花生的质量安全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在日本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大多数花生制品都是初级加工产品,加上企业惰性的因素,市场单一也是制约荣成花生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多元化的市场、品牌路线、从竞价到竞质、规范化的行业管理才是荣成花生出口企业必须要走的一条存活之路。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绿色通道”助柑橘出口
- 下一篇:平谷出口食品示范区接受验收--“出口级”…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