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洋奶粉暴利路径探秘

    本报讯  一罐奶粉,以报关价50~60元进到中国,最后到终端给消费者的价格是300~400元,价格增长了四五倍以上,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高额的渠道费用还有营销费用。

    一层渠道扒层皮

    “国外几乎任何一家大型的奶粉生产商,比如恒天然、菲仕兰坎皮纳,找其代工生产出来的奶粉,到中国报关价都在五六十元左右。”曾经从事过多家奶粉经销商的李明(化名)透露,“所谓报关价就是不含税和运费,如果加上税和运费,那么每罐国外生产装罐的奶粉到中国的价格最多也就70多元,如果是通过大包粉形式进来的,那么每罐的生产成本更低。”

    从五六十元,到最后的三四百元,首要原因就是渠道过多,每一层渠道的费用都要加在最终的产品价格中。亨氏大中华区总裁司马瀚此前曾表示,“某些产品在中国的供应链显得太长,环节组成太多,增加了费用成本。他解释说,如从生产商到商店,过程中就有很多经销、批发、零售环节。再加上某些生产厂家在整个价值链的环节希望获得更多盈利,这就让最终的消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的价格要比内地便宜上30%~40%。就是因为香港地区小,不需要什么省级经销商、分销商,只有一个总代理,然后直接铺货到惠康、万宁这类门店。

    用钱砸出来的渠道

    对于奶粉生产企业来说,出厂价才是真正落到手里的钱,目前多个奶粉行业的上市公司,如合生元、贝因美,其财务报表显示,毛利率都在60%以上,然而营销和运营支出出奇地高。

    以贝因美为例,根据其2012年年报,营收为53.5亿元,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为21.87亿元和4.8亿元,净利润为5.09亿元,净利润率为10%左右。多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奶粉企业做得好的,净利率也就是10%~15%之间,因为很多营销需要企业负责,比如在媒体上投放产品广告,节假日的促销费用,还有赠品费用等等。

    司马瀚曾表示,“在中国,配方奶粉比较喜欢在电视上做广告。在其他国家其实很少看到这种现象,因为这样一来也会产生费用,叠加到了产品当中。”

    圣元国际董事长张亮曾公开表示,国内奶粉全球最贵,这是事实。圣元奶粉也卖得很贵,这事让人很纠结,圣元曾经坚持了四年没有调价,后来实在撑不住了。销售价格与制造成本有关联,但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市场不接受低价位产品。消费者大多认为贵的一定好,企业就比着涨价,赚来的钱全都砸在渠道上,这是个怪圈。巧取消费心理,不断调高价格,零售价格越高毛利就越大,新进入者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企业投入当然就越来越高了。

    2008年以前,中国市场上能够数出来的品牌只有40来个,现在有900多个,都想蛋糕多切一块。

(侯睿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