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苏合润泽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联社:搭建“菜园子”与“菜篮子”直通桥梁(图)

图为理事长苏立宏在联社的平价农贸市场查看蔬菜产品质量和销售情况。

  “质量好,吃得放心,价格比外面的集贸市场还便宜,你看这个木耳菜一斤才卖3.5元,外面市场要卖到4~5块钱。所以我每天都要专门坐车来这店里买东西,已经一年多了。”江苏扬州市民潘志美大姐一边儿往菜篮子里装着各种要买的蔬菜水果,一边儿跟记者不停地唠着。

  潘大姐所说的就是扬州苏合润泽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联社的直销门店。记者在店里看到,一格一格摆放着的各种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不仅形态好、色泽新鲜,而且都清楚标明着类别、品种、产地、价格等内容。“来我们这儿的顾客都是明明白白地花钱购买,完完全全地放心食用。”销售员小张说。

  为什么要办合作联社,到城里来开店呢?

  一看就是个老实巴交庄稼人的联社理事长苏立宏,说起办合作联社的来龙去脉时,那股腼腆劲儿就不见了,开始滔滔不绝地跟记者聊起来。

  原来,苏立宏自己也是当地一家豆制品合作社——扬州润扬豆品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之前,由于合作社生产的豆制产品基本上都是经销商来收购,价格和收购量都是经销商说了算,因此经常低价赔本出售甚至被故意拒收而大量腐烂扔掉,而市民购买到的价钱却总是很贵。即使有利润,大部分也都是被经销商赚走了。

  如何才能打破“农民赔、贩子赚、市民贵”这一怪圈?苏立宏想到了“直销”,也就是去掉中间流通环节,合作社直接到市场上去销售自己的产品。但是,一家合作社势单力薄,资金和力量都很有限,摊位费、人力成本等都是不能回避的难题。

  怎么办?苦思冥想之后,并在网上大量查找资料以及到浙江、山东等省实地调研考察,苏立宏心中有了答案:联合其他合作社一起,抱团到城里开直销门店,利用合作社联合力量大、产品丰富齐全、产地直供价格低廉等优势,打开合作社产品销售的新门路。

  但是,成立合作联社在当时还是个新鲜事物,不但没有法律和制度上的具体规定,而且到城里开销售门店,租金、税收、管理、人工成本等一开始也有不少困难。

  于是,苏立宏找到了扬州市委农工办寻求帮助。

  农工办副主任陈家根说:“小苏的想法与我竟然不谋而合。”在扬州市蓬勃发展起来的合作社生产大幅提升的同时,如何把农产品更好地销售出去,陈家根一直思考着。

  2009年6月,在扬州市委农工办的推动和帮助下,苏立宏牵头组织全市22家具有一定规模品牌的农民合作社成立了“扬州苏合润泽农产品销售合作联社”,在市区开设了直销门店,采用“产地直供”模式,销售全市50多个农民合作社生产的蔬菜、水果、肉类、豆制品等农副产品。

  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费用,销售价格普遍低于周边市场10%~50%不等,而且80%以上的产品有“三品”认证和商标认证,质量有保证,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销售异常火爆。

  苏立宏介绍说,联社在销售门店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包括“农产品直通车”、“农社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电子销售”等在内的“产地直供”直销模式,以高质量和低价格的绝对优势,迅速赢得了市场并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联合社在扬州市区已经有6家连锁直销门店和一个总面积达到2400平方米的“平价农贸市场”,还有一些相配套的大型冷库、配送中心等,年销售额达1.07亿元,纯利润有370多万元。

  陈家根认为,联社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一边服务于农民合作社,一边服务于广大市民,实现了“菜园子”与“菜篮子”的无缝对接,有效破解了市民“买菜贵”与农民“卖菜难”这一矛盾。

  苏合润泽联社的成功,也促使江苏省农委产生了在全省范围内打造农产品直销大品牌、进一步搭建农产品直销桥梁的愿望和信心。据了解,该省农委已注册“苏合”商标,扶持帮助全省各地的合作社以“苏合”商标为核心,联合组建农产品销售合作联社,抱团进城直销农产品。

  (责任编辑:高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