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推进常年蔬菜基地建设
冬瓜0.7元/斤、韭菜1.2元/斤、南瓜0.8元/斤、茄子1.7元/斤……这是笔者5月31日在海南省琼海市农副产品平价市场看到的菜价,比农贸市场每斤要便宜一块钱左右。往年炎热夏季,海南当地几乎不产菜,主要靠从大陆调入蔬菜,价格偏高。今年市场有如此光景,得益于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此项目进一步实施后,困扰海南市民多年的“守着‘菜篮子’却吃高价菜”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海南作为我国冬季瓜菜的“菜篮子”,长期以来,政府和农民都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冬季瓜菜生产上,常年“菜篮子”建设投入不足。加上农业生产受夏季台风、高温、多雨等气候和天气因素影响较大,很容易出现短期内部分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的问题。
为解决常年“菜篮子”工程存在的政府资金扶持较少、自给率不高、缺少地区性交易市场和配送中心等问题,5月31日,海南省推进常年蔬菜基地建设、稳定“菜篮子”价格现场会在琼海市召开,18个市(县)长及农业、物价、财政等部门负责人现场考察平价市场及多个常年蔬菜种植基地。
“茄子每斤卖1.5元到2.5元,外地运来的要卖到3元以上,虽然政府指导价比较低但也有的赚。”在琼海市农副产品平价市场,摊主王辉德笑着说,这些菜都是一大早从自己的蔬菜基地运过来的,真正实现了产销“一条龙”。他申请了两个免费摊位,每个摊位每天免除20元摊位费,每天能卖出1000多斤蔬菜,除去各种开支,一天净赚300多元。
王辉德告诉笔者,他和朋友合伙在琼海市石壁镇成立了瓜菜种植合作社,有160亩常年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初期,政府一次性补贴了15万元滴灌设施费。去年底进驻平价市场后,由于蔬菜新鲜、价格便宜,生意一直很火。基地生产的蔬菜主要批发到琼海各乡镇和周边市县。
2012年,琼海市政府投入180多万元设立琼海农副产品平价市场,设有115个公益摊位。平价市场依托琼海市各蔬菜基地,与全市各镇蔬菜种植合作社、大型蔬菜基地签订合约,有计划地组织菜农种植,由专业户或代理商在规定的摊位批发和零售蔬菜,直供直销,全程监测蔬菜质量。
“流通成本低,蔬菜生产成本低,市场销售成本低,水电费用低,平价市场的蔬菜价格实现全市最便宜。”琼海市市长宁虹雯介绍,琼海在嘉积镇、中原镇、长坡镇等地建成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平价专营区6家,其中,琼海市农副产品平价市场日供平价蔬菜5万斤,价格低于市场价15%左右。
在琼海市潭门镇多亩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常年蔬菜基地,数十个蔬菜大棚连成一片。合作社负责人林国泽介绍,蔬菜基地总面积298亩,年总产量约4100吨,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品种、肥料等,农户种植的蔬菜以每斤1元的价格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主要销往琼海市的平价市场、超市、周边市县的农贸市场。加上合作社发放的每人每月500元基本工资,菜农平均每人每月纯收入3100元。
“一个蔬菜大棚建设成本是4.3万元,政府补贴2.05万元,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林国泽说,由于蔬菜大棚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可产8茬蔬菜,基本实现了常年供给。琼海市政府不断加大补贴力度,鼓励农民建设规模化蔬菜大棚。
海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谭力在现场会上指出,要解决“菜价高”的难题,关键是抓好基地建设,提高岛内蔬菜自给率,加大冷库建设力度,应对特殊气候对海南菜价造成的影响。政府要做好常年蔬菜基地建设的长远规划,加大对常年蔬菜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并确保“菜篮子”产品的质量安全。市县长作为“菜篮子”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常年蔬菜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监管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一抓到底。
目前,海南已建成常年蔬菜基地11.85万亩,其中500亩以上连片基地43个,千亩以上基地15个;常年蔬菜大棚2.18万亩。全省日均供应平价菜84吨,平均每天减轻市民“菜篮子”负担8.4万元,每天有5.6万户家庭(按一户三口人计算)吃到平价菜。
针对部分市县基地“卖菜难”和海口、三亚菜源紧的问题,海南将推动建立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和配送中心,整合利用冬季瓜菜冷藏、储运设施,建立东西部产品交易市场和配送中心。
(责任编辑:高徽)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广西芒果有了首张“质量身份证”
- 下一篇:我国力推农业信息化发展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