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霾伏 第一烟花股落寞
2013年的春节对于两市“第一烟花股”——熊猫烟花来说,倍显落寞。由于十面“霾”伏,各地低碳过节的呼声此起彼伏,让烟花销量一落千丈,公司的销售重地北京更是被爆销量下滑45%
2013年的春节对于两市“第一烟花股”——熊猫烟花来说,倍显落寞。由于十面“霾”伏,各地低碳过节的呼声此起彼伏,让烟花销量一落千丈,公司的销售重地北京更是被爆销量下滑45%,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广州市在同时宣布取消沿袭18年的大年初一焰火晚会,给寄望于烟花燃放市场的公司一兜冷水。一位上海券商研究员直言,“相比二十年前的禁放政策,目前烟花爆竹行业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
低碳过节烟花市场寂寞
1月份全国各地饱受雾霾之苦,经实验得出,燃放鞭炮产生的PM2.5浓度是普通空气的5.4倍,最高时可达66倍。为此,官方及民间呼吁春节期间“少放”乃至“不放”烟花爆竹的声音不断。
如今长假结束,烟花爆竹市场正如大家所预料的一样冷清。据媒体报道,今年春节除夕零时至初五24时,北京全市共销售31.3万余箱烟花爆竹,同比去年56.4万箱,下降了45%。上市公司熊猫烟花占据北京烟花爆竹市场份额的七成,由此遭遇的重创可想而知。实际上该公司此前已放低身段,进京的熊猫烟花价格普降一至两成。
不仅是北京,南京、苏州、上海、郑州、济南等地也传来烟花爆竹销售遇冷的消息,经销商纷纷抱怨道:“往年一天就回本,蛇年七天也回不了本。”即便是燃放烟花爆竹热情较高的二三线城市,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大年初四下午,在江苏泰兴市延令路上的一家烟花专卖店,店主陈先生在瑟瑟寒风中显得百无聊赖。他告诉记者,“卖得好不好,听除夕夜的鞭炮声就行。往年零点前后都要响个半小时,今年集中燃放也就十几分钟”。
环保苏醒直击消费根基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从事烟花爆竹生产及燃放业务企业多达近6700家,行业年产值约800亿元左右。上海券商研究员表示,“相比此前的禁放,这回烟花爆竹产业或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据介绍,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遏制烟花爆竹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加之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许多省市相继实施烟花爆竹禁放令,我国烟花爆竹行业也坠入低谷期。不过,随着民间恢复燃放烟花爆竹的呼声越来越高,2003年以后全国各大城市对烟花燃放解禁,实行限制时间、限制地区燃放。烟花爆竹行业也迎来辉煌期,连续多年国内市场需求年均增速达到30%左右。
“政策的风吹草动,对这个行业影响很大。由于环保意识提高,这段时间大家重提禁放,但从政策层面来看,烟花爆竹再度被禁放的可能性很小”,不过该研究员话锋一转,“这并不代表包括熊猫烟花在内的企业高枕无忧,相反这次是民间环保意识的强劲苏醒,真正威胁到这个市场的消费根基。”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对烟花爆竹燃放采取了“温和干预”的措施,如北京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少放或不放烟花,多个地区通过各种渠道提醒市民燃放有害空气质量。
记者注意到,熊猫烟花寄予厚望的烟花燃放市场也在酝酿变局。广州曾连续18年在大年初一举办春节焰火晚会,但从今年起广州将停办春节焰火晚会。
漫长的环保转型路
据熊猫烟花近期披露的2012年业绩预告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将增长20%到40%。不过,这并不能让市场人士提起劲,毕竟如此骄人的增速得益于公司利润的低基数,2011年公司净利下滑46.81%,只有800多万元。
对此,公司创始人赵伟平曾解释,“烟花爆竹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散,产业很难集中。行业的小散乱、不规范,对熊猫烟花这样的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也制约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实际上,通过提高生产企业准入标准、减少企业数量、严格监管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业界的共识。以公司所在地湖南浏阳而言,“十二五”期间当地花炮厂将由900多家减少到600家左右。
“今年春节,熊猫烟花还开辟了杭州等新市场,因此烟花爆竹销量或许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严重,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产品的安全性和污染问题,就要看熊猫烟花作为领头羊能不能破解民俗与现实的矛盾。”券商研究员称。
令人遗憾的是,熊猫烟花虽然在2001年上市伊始就决定投资4900多万元用于“年产40万箱安全环保型烟花”项目,但此后数次变更该项目的募资投向,据2012年中报显示,目前该项目实际仅投入980万元,且未有具体成果。
(摘编自《金陵晚报》)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一块广告牌引发的风波
- 下一篇:品牌竞逐时代的“芹菜之战”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