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力争“十二五”期间建设改造农家连锁店8000家
记者日前从安徽省政府获悉,今后该省将继续深入实施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组合叠加各级各类扶持政策,推动大型流通企业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不断扩大农村连锁经营网点覆盖面,完善农村地区经营服务网络。力争“十二五”期间再建设改造8000家农家连锁店,覆盖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并重点扶持建设2000家示范农家店,带动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水平的提升。
其中,在加强农村商品配送体系建设方面,将大力支持面向农村市场的配送中心建设,开展社会化配送,建立联合采购和物流配送体系,拓展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医药等商品配送服务,增强连锁经营能力,提高统一配送率和农村物流效率。同时,顺应城镇化进程,以乡级店为载体,整合销售、邮政、通讯、药品、书报等商品和服务功能,实现“一网多用”,逐步培育农村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在优化农产品交易市场布局方面,各地从区位交通条件、农产品资源结构特点出发,规划、建设、改造一批农产品销地和产地批发市场,重点推进合肥、蚌埠、宿州、淮南、阜阳、池州等地实施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工程,完善交易、物流、结算、检验检测设施,提升商品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功能,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争取到“十二五”末,全省培育3家以上在全国位次靠前的大型综合性农产品或生产资料批发市场、20家区域性农产品或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其中: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面向全国的大型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各市至少建成1家大中型批发市场;所有县(市)城区建设改造1家以上具有批发、零售功能的标准化农贸市场,规模较大的建制镇和省际交界乡镇建设改造1家标准化农贸市场;其余乡镇均有较为规范的农贸市场。
此外,着力推进“农超对接”。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及学校、酒店等与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直接对接,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销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和规模化,推行农产品品牌化和分级、包装、标识的标准化,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参加质量认证,培育自有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争取到2015年,全省实施“农超对接”的大型连锁超市企业鲜活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达到50%以上。
尤其是开展海南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以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为主体,重点建设1个海南农产品交易配送专区和3个左右商流链条,打造反季节蔬菜和热带水果流通链条,丰富我省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记者还了解到,在城市将以服务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深化城市商贸服务业示范试点,完善试点政策措施,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大力支持住宿餐饮、美容美发、洗染维修、家政服务和连锁便利店、中小综合超市等各类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健全商贸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不断满足居民各种服务消费需求,打造民生商务。
(责任编辑:高徽)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