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电商只是匆匆过客?

  百货电商发展空间巨大,而传统百货业在中国也是最落后的零售业态,但百货的品牌商是最注意品牌形象的,也最注意品牌溢价。 

  由于二三级市场百姓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所以用于消费的金额比重不会很大;如果经营没有特色特点的话,不一定能在短时间迅速聚客。

  在中西部二三级市场运作零售行业,门店更应该像一棵树:总部是栽树地点的选择者,采购是养份、水份、阳光供给者,营运和其他部门是干叶修理和防虫杀虫者。

  这是一个泡沫泛滥的时代,而电商爆发式增长也是一个泡沫,而形成这个泡沫的基础就是不断流入的资本,价格战正酣,盈利路漫漫,这就是目前电商普遍存在的尴尬境地。

  时至今日,8月份掀起的“京苏大战”硝烟依然未尽,到处依然是京东、库巴、苏宁易购“同台演出”的促销广告。

  传统,电商,未来究竟会谁主沉浮? 

  取代传统零售是瞎掰

  不可否认,电商正对线下实体店形成了巨大威胁,所以二者“必有一战”,但如果说,电商会取代实体店,那是你还不懂得电商的心思,也没搞清中国的产供销链条上的微妙关系。

  家电连锁走出百货店,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当年,中国的市场还处于卖方市场,而且家电产品毛利甚高,降价空间巨大,即使国美苏宁降价,仍然利润丰厚,而正因为利基深厚,所以家电连锁才能持续发展到现在。

  如今这些条件早已经不复存在。

  经过残酷的市场淘汰,如今的家电产品,甚至越来越多的3C产品,毛利率已经很低,价格已经很透明,家电产品除了格力这样的异类外,少有厂商能靠品牌卖出超额溢价,而中国的3C产品也并没有产生像苹果那样能获得超额溢价的强势品牌。总之产品越来越标准化,价格越来越透明,毛利率越来越低,降价空间越来越小。

  这就给京东这样的所谓动国美苏宁奶酪者出了个很大的难题,大家电甚至是3C利基越来越薄,厂商不可能持久支持京东盲动降价,不能从厂商那里获得给力的支持,京东只能自掏腰包搞促销,圈内人透露,每次促销费达到了上千万元。这也就是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所说的,不断烧投资人的钱,来获得销售额的看似红火的增长。

  所以,这必定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不断烧钱冲规模,最后上市,这就是电商的心思。

  从产供销链条上看,厂商好似受到了电商百分之好几百增长的鼓舞,支持电商发展,但他们和电商的关系只能用微妙二字来形容。

  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再加上长期忍受国美苏宁卖场垄断之苦,家电厂商开始向电商暗抛媚眼。但家电厂商还不能像苏宁那样破釜沉舟,伤害和放弃线下渠道,同时如果拒绝电商网站的合作邀约,似乎又等于放弃未来,所以,家电厂商只能暗抛媚眼。

  但是他们最担心的是乱降价导致的价格体系失控,所以,电商渠道常常是有价无货,这让电商的消费体验大打折扣。

  如果从利基这个角度判断,百货电商发展空间巨大,而传统百货业在中国也是最落后的零售业态,但百货的品牌商是最注意品牌形象的,也最注意品牌溢价,尤其是奢侈品这块。

  不幸的是,电商从目前来说给人的印象还是甩货的渠道,百货品牌不可能自降身价,自毁品牌,大规模支持百货电商发展。所以,在很多会上,你会听到,奢侈品电商今天又被那个品牌终止合作了,明天哪个又缺货了。

  从目前来看,低端百货,标准化比较容易的类似于凡客之类的发展得还算可以,其他的大都影响甚微,而凡客的成功是建立在反向定制策略基础上,也就是深刻理解消费者,自创品牌,自己获得品牌溢价,而不是为品牌做嫁衣。

  如果说超市电商会崛起取代传统超市,那你就根本没了解到中国的配送成本正在升高的事实,最根本的是超市大多产品标准化程度很差,不适合在网上营销。

  大家都在喊发展线上业务,这确实是个趋势,但如果说,电商会取代传统实体店也是个趋势,那就是瞎掰。

  “电商从本质上也是零售的一部分,现在后台的采购、捡货和实体店都一样,关键是电商通过物流来把货配送给消费者,而实体店是通过开店卖给消费者,在租金高涨的现在,电商的成本是比实体店要低,但低多少不好说。红孩子为何卖给苏宁易购?这也证明了红孩子运营成本也很高。随着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物流配送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以后价差会越来越小。如果价差很小,消费者就会随机选择。”业内人士这样分析。

  “其实现在的趋势是实的越做越虚,虚的越做越实,二者会走向融合。”德勤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徐文君向记者表示。

  电商没太多机会

  从4月开始,苏宁易购的促销广告开始出现在地铁、公交、电视、各类平面媒体,铺天盖地。在广告投放上,苏宁称易购的投入一贯相当于销售额的3%——但考虑到今年易购的目标销售额相当于去年的大约四倍(300亿),也就意味着易购2012年的广告额大约为6亿元到9亿元。

  传统零售与电商都意识到了网购是种趋势,都砸下了重金,于是,传统零售的网购品牌与纯电商之间的较量在所难免。

  电商会问自己:传统的大家伙确实进来了,我该怎么办?传统零售会问自己:京东增长太猛了,我的江湖地位能不能保住?

  二者既互相忌惮,又互相不服气,于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吧,价格战开打。

  在2012年初,苏宁主动向外传达的一个信息,易购2012年的目标销售额是300亿元。这与京东公布的2011年销售额相当,挑战京东意味很浓。

  据苏宁称,仅4月份,便投入价值10亿元的特价畅销货源和1亿元左右的让利额度,数十万种商品降价幅度超过30%。此后,苏宁保持着每月在18日做促销的频率,并在京东“6·18”促销时加入搅局。

  而到了8月份,京东在张近东质押股票融资,苏宁的股价大跌这个时机,又主动挑起了价格战,意在资本层面让张近东陷入危机,这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杀招,虽然价格战并未像宣传的那么惨烈。

  就像6.18一样,价格战并未让任何一方伤筋动骨。

  拆东补西,瞒天过海,树上开花,热闹的价格战背后,其实更多的是口水战,更没有所谓的“替代”巨变。因为都明白,纯电商与传统零售谁也打败不了谁,大家所做的就是赔本赚吆喝,不过是比看谁吆喝的声大,更能吸引消费者而已。

  不过,中国传统零售商为消费者提供的也仅仅是个购物场所而已,除此之外还能给消费者提供多少独特价值?如果电商除了价格之外,能提供更多独特价值,那么传统零售就危险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