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特色栏目>> 传媒时评>>正文内容

认清自由贸易的两面性

  贸易促进经济这是人类的共识,加入WTO、促进贸易增长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其后十年中国的出口增长了359%,进口也增长了343%,进出口贸易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近25%的高位,即中国十年来约9%的GDP平均增长率中有四分之一是由进出口拉动的。

  同样,中国化肥行业近十年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除钾肥外,氮肥、磷肥都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生产、消费大国。这其中,化肥出口发挥了释放产能、平衡市场、做大企业的重要调节和支撑作用。按平均年出口量估算,十年间中国氮肥、磷肥净出口量在千万吨以上,对中国化肥行业的迅速扩张功不可没。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贸易的两面性。加入WTO后,中国能源消耗大幅增长,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可以说,我们是以牺牲本国的资源和环境,承担着大量为满足其他国家人们生活需要的碳排放。具体到化肥行业,中国虽然是煤炭资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劣势明显,石油、天然气更是捉襟见肘;磷矿的可开发量已经随着这十年来的急剧开发利用迅速减少,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危机可以说确实不远。

  对中国来说,发展是硬道理,是因为发展是刚性需求。因此现阶段让我们选择一味追求环境目标而忽视发展经济是不现实的。也因此我们必须对未来的发展做一个重要的修正,这个修正就是要通过进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带动和保障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自由贸易与环境福利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学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带来经济发展,同时也产生相应的环境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是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专门生产并出口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技术效应主要是环保偏好和环保技术导致环境污染降低的正效应。规模效应是指消耗、污染与经济增长、贸易出口成正比地增加。中国的经验数据显示,中国的比较优势集中于相对清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劣势集中在污染多的土地密集型、能源密集型产业。“两高一资”的化肥行业正属于后者。这也是化肥行业必须在“十二五”期间加强结构提升、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化肥行业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通过进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带动和保障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如果能如此,那将是我们获得的来自自由贸易最大、最珍贵的“正能量”!如果相反,我们将在耗竭资源、能源,恶化环境、生活的道路上日暮途穷!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自然就会建立一个新的发展观、贸易观、关税观,在调整优化中实现行业的健康、持久的发展。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