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引擎(图)
农业专业合作社架起了农户和市场的桥梁。1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万州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涌现了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专业合作社,促进了万州农业农村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农业专业合作社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引擎,成为连接农产品产出端和销售端的纽带。
万州区瀼渡镇的一家养鸡专业合作社。 何忠 摄
两社长带头:
创办茶叶专业合作社
秋天,本应是一片萧条的景象,然而到长岭镇老土村茶场后,看到的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除杂草、施有机肥、栽植茶树……
10月4日,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记者来到老土村茶叶基地,去探访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长岭镇老土村于2011年1月通过市级整村脱贫村验收,摘掉了“贫困帽”,逐步向小康村迈进。
摘掉“贫困帽”,这力量来源于茶叶、中药材、西瓜三大专业合作社。这些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市场对接,将以前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出嫁”了,为当地农民换回了花花绿绿的钞票。
记者沿着公路盘旋而行,来到海拔近900米的摩天岭大山上。若隐若现的一垄垄茶树整齐地排列着,记者沿着茶园内硬化的水泥步行道前行,一位老人正拿着锄头、镰刀等工具,在茶园里干活。
老人名叫李文,今年67岁了,儿子、儿媳在万州城工作。
“我在给夏社长的茶园搞秋冬管理,除杂草、疏通边沟。”老人告诉记者,给茶园干活,每天有30元工资,中午吃茶园伙食团,安逸得很!
“我一年四季都在茶园里务工,春、夏、秋季采茶叶,冬季搞管理,前段时间我们边栽茶树边施肥。”李文说,这么大年纪,一年能在茶园挣个七八千元,已是心满意足了。
记者采访得知,目前像他们这样大年纪的茶园老员工就有70多人。
“我们能在家门口挣钱,还不是托我们专业合作社社长夏吉安的福,茶园里我们一年四季有活干。”村民们有些感激,称赞夏社长为当地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儿。
夏吉安,老土村3组村民,玉毫雪茶叶专业合作社社长。近年来,他依托自然优势,采取合作社的方式发展茶园,带动了全村300多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带领他们致富,鼓起了农户的腰包。
老土村种植茶树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村里种植茶叶历史悠久。
1994年,有村属茶园200余亩,由于无人管理,技术落后等原因,可供采摘的仅20余亩,年产值不到2000元。
2006年,时任村团支部书记的夏吉安承包了茶园,并进行资源整合,把散户的茶园集中流转过来,面积达到1000余亩。
之后,夏吉安采用向农民流转土地的方式,引进茶叶优良品种,发展至今,已经达到2000余亩。
如今,茶叶生产的雪球越滚越大。
茶叶基地盘大了,夏吉安没有忘记反哺乡亲们。他着手成立了“玉毫雪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租用入社村民的土地,并免费发放茶树苗种植。采茶时,按采摘数量付给工资。仅土地租金一项,夏吉安每年就要付出20多万元。现在,合作社已有农户300余户1000余人。茶叶每年能采三季,茶农每天采茶平均能获得80元工资,最多的每天能拿100多元。
80多岁的谭天秀老人,每年采茶能收入8000余元;64岁的程伯玉、61岁的孙泽梅、58岁的王大秀,每天采茶收入都在100元以上。合作社里,已有70余户在城里购买了新房。
茶叶做出来了,终端环节就是销售。夏吉安又投资100多万元,成立了玉毫雪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修建标准化厂房、购进高档设备,打造出了“玉毫雪”、“玉毫贡芽”、“玉毫雪芽”、“万州绿茶”、“万州花茶”等系列产品。其主打品牌“玉毫雪”系列在重庆市茶叶学会、茶叶商会组织的全市茶叶品质评比(两年一评)中,连续三届荣获金奖。
而今,夏吉安的茶厂年销售收入300万元以上;利润100万元以上,实现了产、购、销一条龙。
随着茶叶数量和质量的同步上升,催生了另外一个专业合作社--灵龙茶叶专业合作社。
2007年,灵龙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目前在社长夏元吉的带领下,种植面积600亩,年产量达1万斤,年产值25万。
在茶叶基地,采摘秋茶的村民夏元珍告诉记者,前年他们家加入了农业专业合作社之后,每年收入大增,除茶叶的收入分红6000多元之外,在茶叶基地务工收入也达8000多元。
目前,灵龙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在积极申请商标注册,每年采摘新茶的季节,重庆、上海、江苏等地的客商前来抢茶。“灵龙玉芽”、“灵龙毛峰”等品牌茶叶曾多次获重庆茶叶评比金奖。
“碧螺春”、“龙井”等中国名茶慕名而来,和玉毫雪、灵龙两个茶叶专业合作社洽谈合作项目。玉毫雪茶叶专业合作社将与顶尖品牌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念“茶经”、打“茶牌”,乡亲们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专业合作社:
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引擎
既收租金、又可务工,还能发展产业。老土村以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广开致富门路,乡村更加和谐、更加殷实,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天换地、面貌一新。
记者站在高处,放眼茶叶基地,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与之相映的是村民们一张张写满幸福与希望的笑脸。
老土村的茶叶专业合作社仅仅是全区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缩影。
在全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主心骨,起到引擎作用,产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不可估量的。往日一盘散沙似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被彻底摒弃,发展变得更加高效、便捷。村民入社可享受诸多优惠政策,比如优先租赁土地、优先考虑扶贫资金、优先提供农资等。合作社与村民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实现共享,致富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全区以前有不少地方闲置的荒山荒地,原来不名一文。现在流转给专业合作社,成为"香饽饽",村民收取租金。合作社把它们开垦出来,成为再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村民无本万利,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
当前,不少留守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要么是老人,要么是找不准项目,迷茫的年轻人。现在,村民可以在合作社里干些轻体力活,足不出户就可挣钱。
昔日,老人们不但无收入,还需要儿女负担;而今,他们自己能挣钱,精神也愉快了。专业合作社带动一村兴旺,惠及周边,老人有所养、有所乐,闲散劳力不再"闲散"。
万州区高度重视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区委、区府两办于2004年、区政府于2005年、2009年分别出台了三个关于加快合作社发展的文件。为壮大队伍,提升素质,2009年11月,全区举办了首期阳光工程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培训班,来自全区的110名专业合作社社长接受了培训。
系列举措促进了全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
到今年上半年,全区农业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432个。直接或间接带动了30多万户农民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新增土地流转3.25万亩,农村耕地流转面积达到53.5万亩。新增集约化规模经营耕地2.2万亩,占承包耕地的27.7%。
这些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投身于柑橘、畜禽、蔬菜等骨干产业,拉动了中药材、林木、烟叶、水果(猕猴桃、葡萄、杨梅)、水产、花卉等六大产业,六大特色产业百花齐放,架起了农户增收的脊梁。
目前,全区启动了氵襄渡镇、新田镇、长岭镇、高梁镇、甘宁镇、响水镇、天城镇、白羊镇、九池乡、柱山乡1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10000户示范户的示范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氵襄渡5000亩葡萄、新田1000亩农村移民致富示范和九池、长岭、天星5000亩蔬菜、花卉等3个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成了30个特色产业示范园及每个镇乡、涉农街道的2个示范点。
在这些示范建设目标和示范推进模式中,专业合作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曾经是市级特困村的铁峰乡桐元村,猕猴桃种植具有很好的基础。该村成立的114户微企以"万州区同圆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与当地龙头企业大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目前,该村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3080亩,投产后每亩产值在2万元以上。
像同圆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和长岭茶叶专业合作社一样,全区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在集中力量,集成项目,集约技术,正在鏖战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建成20万亩晚熟柑橘基地、5万亩蔬菜基地、1万亩名优水产基地、3万亩生态有机茶叶基地,积极推进沿江生态农业园建设。
目前,全区上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了林下养鸡、林下种药材等20多种种养业模式,全区以稳定发展粮油产业,重点发展蔬菜、柑橘、畜禽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名优小水果、名特水产、中药材、花卉等特色产业,做大禽、畜、药(茶)、菜、果、森林旅游等经济大文章。
(责任编辑:高徽)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