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两会热点:畅通流通体系 破解农产品卖难

   “农业能否增效,需要市场来检验;农民能否增收,需要销售来实现。我省是农业大省,但如果解决不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农民增收也很难实现。”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期间,在分组讨论会上,省政协委员王俊辰抛出“农产品流通体系薄弱”的话题,立刻引来委员们热议,委员们纷纷现场支招,破解农产品流通瓶颈。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应纳入政府考核

  “去年底,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消费者严重不满,社会舆论纷纷指向流通环节。”省政协委员王俊辰认为,涨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出了问题。应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进行考核。

  王俊辰建议,应加强对农产品种植面积的信息引导。“我省是农业大省,种植小杂粮的较多,但我调研发现,产销信息不畅,成为制约我省农产品发展的大问题。”王俊辰说,目前,多个部门都在发布主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价格行情,但这种信息只能帮助生产者、经销商确定销售地点,而对农产品生产的指导意义不大。

  王俊辰还建议,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部门及相关机构、中介组织,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种植意向,动态地发布当地及周边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并在某种作物种植面积过大或过小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防止农民简单按照上一季的价格,盲目扩大或减少种植面积,避免交替出现“卖难”“买难”的严重失衡。

  扶持农产品物流超市化主管部门要及时披露市场信息

  省政协委员郝利平是山西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她目前正在做一个课题研究,内容是冷链物流技术集成示范。她认为,应该创新农产品物流的运行模式,在加强和提升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菜篮子”工程,积极鼓励和重点扶持农产品物流超市化、连锁经营化。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从而构建从田间、水域到餐桌安全的产业链。

  郝利平建议,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信息技术传播优势,准确、及时地向农民朋友提供市场农产品物流信息。政府主管部门开辟专门网站或相关网页,免费提供专业、详细的农产品物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

  鼓励合作社下联农民上联批发市场

  “我省的农产品生产企业达上千家,但在生产中总‘盲目跟风’,看见啥赚钱就种啥,而且,绝大部分农民还停留在‘先生产、后找市场’的状态,这对我省的农业发展是不利的。”省政协委员武润威建议,我省相关部门应继续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发展“农超对接”,在农村建立农产品直供基地,同生产者签订固定合同,对合同规定的品种、数量全部收购,价格按照约定或随行就市。

  王俊辰说,鉴于“农超对接”目前比重还不大,有关部门要大力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合作社下联农民、上联批发市场或经销商,通过签订长期协议等方式稳定购销关系,组织农民按需安排生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