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豆加工企业遭遇“生死存亡”大面积停产
“为调动加工企业收购油菜籽的积极性,国家发改委发文(指发改经贸(2009)1362号文,该文确定今年油菜籽收购托市价格为每斤1.85元,并委托一部分中央直属粮油企业和地方国有或民营油脂加工企业按托市价格收购油菜籽),由中央财政给予委托企业每市斤0.10元的一次性费用补贴”,黑龙江阳霖油脂集团董事长刘树林说:“国家给油菜籽加工企业补贴,也应该对大豆油加工企业进行补贴。”
事实上,此前不久,阳霖油脂集团刚刚获得了黑龙江省下发的3000万元大豆原料收购补贴。刘树林拿出农民销售大豆的登记表给记者看:“政府的补贴全部用于大豆收购,我们直接把大豆收购价格拉到了一块七毛五。”
尽管如此,因为在黑龙江目前只有阳霖油脂拿到了补贴,刘树林还承受了许多兄弟企业和舆论媒体的压力。“只要能够开工,我们还可以少赔一点,否则,油脂加工企业全得死掉。”刘树林说。
到2008年,黑龙江省内能够常年生产的大豆加工企业有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68家,年加工能力900万吨,实际加工量400多万吨。因为原料价格问题,今年初黑龙江省97%的大豆加工企业不得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黑龙江吃不到当地产豆油?
记者在哈尔滨市的家乐福、沃尔玛等几家大型超市发现,油脂类货架大都是金龙鱼等转基因油,当地居民吃了许多年的九三油脂等企业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已经很难看到。起初记者还以为是厂家与超市销售关系没搞好,但沃尔玛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从1月份起就进不到当地产的大豆油了。”
一方面是进口大豆的低价格,另一方面因大豆收购保护价,而且大豆制品销售价过低,这“两低一高”使黑龙江油脂加工企业“开机便意味着赔钱”。
“现在每加工1吨国产大豆,企业就得亏损900块钱左右。”九三油脂集团负责人田仁礼表示。
据了解,九三集团作为黑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近期不得已开始转移其经营方向——重视沿海进口大豆加工,其省内大豆加工已基本停止。不久前传出其欲与外资企业合作的消息后,黑龙江大豆市场更是没了主心骨。
面对九三集团的转向,该省其他油脂企业也都表示出了无奈。某业内人士表示,企业要生存必须要开工,可是按目前的大豆收购价格只能是亏本,企业转做进口大豆(转基因大豆)也是无奈之举。
国储大豆收购价格导致产业链断裂
虽然去年10月以来开始执行的大豆国储收购保护价政策是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其初衷毫无疑问是好的,但也正是这一政策的执行,直接导致了黑龙江大豆油脂加工企业的大面积停产。
“这是个失败的措施,把市场搅乱了。”黑龙江明达油脂公司总经理张德毅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抱怨说。他的企业从二三月开始停产,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只是零星地生产,机器是开开停停。
记者调查发现,国家储备大豆收购价格与进口大豆价格差价较大,使油脂企业加工国产大豆只能是赔本。有关部门统计,黑龙江油脂企业只有最低1.75元/斤的价格才能从农户手中收取大豆,而企业加工每斤大豆要亏损一毛钱,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油厂只能选择停产关门。
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赵清学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虽然国储基本解决了黑龙江农民卖豆难的问题,但是加工企业的困境仍然没有解决。”据他估算,由于国储收购以及食品加工等渠道消化,到今年七八月份,市场上的国产大豆将基本消化完毕,届时,黑龙江油脂加工企业将面临无料可用的境地。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