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时报观察>>正文内容

中药材市场坠入冰窟 药农亏损严重

   近段时间,火热的中药材市场如从炎热的夏季坠入了12月的冰窟,整个中药材市场表现出了暴跌趋势。去年4月份价格高达550元/吨的三七,11月份的价格仅为300元/吨;在今年4月高达380元/吨的太子参目前价格仅为220元/吨,价格几乎下跌了一半。山药、薏米、党参、双花、红花、佛手、桃仁、白术等常用的药材价格都有所下降,其中佛手每千克由500元降到了300元,降幅较大,其他的降幅多在50元以内。

  江西省樟树市被誉为“国药之都”,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盛誉。最近中药材价格骤降,樟树市中药材市场表现更为明显。当地市场90%的药材品种价格都在下降。本地自产药材吴茱萸今年只需18元/公斤,同比下降55%;黄栀子22元/公斤,同比下降38.89%;车前子15元/公斤,同比下降1.27%;枳壳22元/公斤,同比下降0.36%。以樟树种植面积较大的金银花为例:2009年,甲流出现,使得金银花价格大涨,一度涨至320—330元/公斤,而目前金银花价格130—135元/公斤。目前部分中药材的价格早已经跌破了成本价。例如种植面积占樟树整个中草药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的吴茱萸,从去年的最高40元/公斤跌到18元/公斤。另外,随着工价的不断提高,今年采收费达10元/公斤,一般的采收者一天能采收6—7公斤,加上化肥等生产资料上涨,每亩所需成本达450元左右,药农们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合讯)

  事件分析

  供需失衡是此次价格骤跌的主因。前期虚高的价格吸引了大量的药农、药商关注高价中药材,并对中药材进行种植、买卖。再加之今年大批中药材丰收,使得目前中药材市场的供应量大幅度增加,中药材供给不足的现象得到了大幅度的缓解。同时,这也就导致了目前中药材市场中贩卖中药材商增多、中药材供应量增大、购买中药材的顾客减少的局面,供过于求造成了目前中药材价格逐渐走低的现象。再加上温州、鄂尔多斯等地的债务问题,很多流动资金迅速从中药材市场退出,诸多中药材商贩失去了资金支持,不再对中药材进行投资,使得中药材的采购也迅速减少。

  其次,政府的导向机制对于中药材价格的下跌起到了推动作用。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抽调部分地方价格执法人员组成检查组,对甘肃陇西地区20多个中药材存储仓库进行全面检查。并对2010年12月前囤积党参的浙江南方药材有限公司等10户经营者,下达了价格行政执法告诫书,责令其于2011年7月21日之前,按照不超过每公斤60元的价格,将储存的20多万公斤党参出售给以党参为原料并取得GMP认证的中成药制药企业。同时,对2011年1月以来存有党参的44户经营者予以告诫,责令其于2011年12月31日前将储存的80多万公斤党参出售给以党参为原料并取得GMP认证的中成药制药企业。逾期未按规定销售并提交有效凭证的,将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另外,在中药材价格上涨之时,药厂恐慌之下大量囤货,目前各大药厂存货都比较充足,没有进货的欲望。且大部分买家都是买涨不买跌,造成了需求减弱。

(本报综合报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