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人物绽放>>正文内容

艰辛换得曲毫香

 

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奉化市林特总站高级农艺师方乾勇

  4月28日,浙江奉化市林特总站高级农艺师方乾勇,荣获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此前,他已先后获得宁波市“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十五期间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十多项。

  很多茶人,包括茶农、茶企业家、茶科技人员,都有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精神,敬业、奉献是他们共同的写照。

  敬业——扎根青山不放松

  方乾勇祖籍奉化,198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同年分配至象山县大徐区林特站。1984年任象山县林特总站副站长,1986至1989年任象山县墙头镇镇长。1993年,他受省农业厅指派,赴日本静冈县茶业试验场进修一年,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对茶叶产业经济也有了新的认知。

  1995年,老方带着为家乡茶业崛起一显身手的热望,调任奉化市林业局高级农艺师。屈指算来,从毕业至今,除去4个年头担任镇长,老方在茶业岗位已有25年,在宁波茶界也是元老级科技人员了。一个行业做久了,难免会日久生厌,时下流行叫“职业疲惫症”。当然更有越做越有劲的敬业者,老方便是后者。

  创新——凝聚精华发新芽

  奉化茶文化历史悠久,奉化曲毫的由来,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据奉化方志记载,千年之前,雪窦山一带已产曲毫茶,雪窦寺住持广闻禅师,曾作《御书应梦名山记》云:“荼荠不同亩,曲毫幽而独芳。”寥寥11字,道出了曲毫茶与众不同、幽香芬芳的高雅品质。

  1995年,老方作为该市首席茶科技专家,全面负责茶业工作。当时,全市大部分茶场以生产每公斤6元左右的出口珠茶为主,茶农只赚一点辛苦费,搞不好还会亏本。名优茶生产面积很少,最好的蟠龙、武岭两个品牌,生产基地不足100亩。

  一回家乡,老方就一直琢磨着研制名茶的方案。翌年,经过几十次试制、改进,老方设想并亲手研制的一种新名茶终于诞生了。老方与前辈商量,根据“曲毫幽而独芳”的文化脉络,将新名茶取名为奉化曲毫。

  在省农业厅当年举办的名茶评比会上,奉化曲毫一露面就引来专家好评,荣获一类名茶称号;又连续三届蝉联省一类名茶;获浙江名茶称号。时任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刘祖生,将其品质特点概括为“色绿、香高、味醇、形美”。

  奉化是布袋和尚弥勒佛的故里。2008年,全球最高的坐姿铜制露天弥勒大佛造像,在溪口镇开光。老方巧抓机遇,立即研制推出明州仙茗弥勒禅茶,名胜、名茶相得益彰,成为后起之秀。

  老方把茶业视为自己生命的重要部分,亲手研制、精心培育的明州仙茗奉化曲毫、弥勒禅茶,犹如一对双胞胎,是他的掌上明珠。

  奉献——甘香天下君之愿

  水深火热无悔怨,甘香天下君之愿。这是人们对茶叶的礼赞,也是很多茶业科技人员的写照。3万亩茶园,300家茶场(厂),是奉化茶产业的家底。15年来,每一处茶园、每一家大户,都留下了老方的足迹。什么茶场种的什么茶,他都了如指掌。

  有喷灌设施、现代化厂房、先进机械的高标准奉化南山茶场,现为该市示范性茶场,宁波市农业产业化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倾注着老方多年的心血。从项目的选择、规划、实施,老方上山不下数十次。尤其让南山茶场董事长方谷龙、总经理张国瑞等人难忘的是,一次深夜,外地运到一批良种茶苗,为了能在第一时间种下茶苗,提高成活率,老方深夜驾车将茶苗送到山上。山道九曲十八弯,当时还是砂石路,一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类似南山茶场的例子还有不少,老方因此被誉为茶农的“活财神”。

  如何让奉化曲毫走上品牌之路,实现产业化运作,是一个系统工程。1999年6月,老方组织成立了奉化市茶业协会,申请注册雪窦山商标,制订了《奉化曲毫系列标准》,并组建成立奉化曲毫生产联合体。2002年3月,在联合体基础上,成立了宁波市第一家名茶专业合作社——奉化市雪窦山茶叶专业合作社。 

  十多年来,老方辛勤奉献,使奉化茶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艰辛换得曲毫香,一片丹心在紫壶。这就是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奉化市林特总站高级农艺师方乾勇奉献茶业、以茶为乐的写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