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开拓行业发展“新方向”
我从不惧怕挑战,关键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找到一个差异化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发展方向。
——杨锋
在进入化肥行业前,杨锋曾是中国某著名医药公司的高管,年轻、有为。2010年,在多种机缘下,他入主刚刚成立不久的广西新方向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新方向)。用他的话说,是把握住了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又一个“新方向”。营销出身的他,勤奋、爽朗、思路清晰、表达严密、充满激情,而多年的高管经历又练就了他谦逊、低调的处事风格。短短两年的时间,由他带领的广西新方向,实现了跨越式的快速发展。他说,自从来了新方向,工作压力陡然增大太多。公司在发展,而他早已停不下来,唯有勇往直前、赶在公司发展的前头,才能使公司始终处于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机遇:整合孕育机会 找准发展方向
从医药到化肥,行业跨度不可谓不大,面对的客户群体完全不同,杨锋坦言,他是经过非常理性才做出的决定。首先,化肥可以称为一个“日不落”的产业,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粮食、需要粮食的粮食——化肥。另外,从国家宏观政策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一方面,中央连续几年出台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另一方面,近两年世界粮食危机开始显现,国家需要粮食,也正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回乡种植,以保证粮食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化肥行业未来发展无疑前景广阔。
其次,化肥行业正处于整合阶段,在整合变化中就孕育着机会。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化肥行业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经过多年发展,种植农民发现,传统的施肥方式增产的效果已经越来越不明显,投入和产出不再像从前那样成正比,说明现在的用肥结构出现了问题,农民迫切需要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百姓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化肥通过激素、各种添加剂等获得产量、“质量”提高的方式,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反思和行业的重视。目前社会上不断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说以前没有,而是人们越来越关注了。三是传统化肥过量使用也对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压力,化肥行业迫切需要走一条健康绿色的发展道路。此外,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各种节能减排措施,限制小产能、高污染企业的发展,鼓励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市场运作,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自己!
但是机会也意味着挑战,营销出身的杨锋表示,自己从不惧怕这样的挑战,关键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找到一个差异化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发展方向。他坚信在整合中,通过正确地分析形势,找到市场切入点,然后集中力量攻关,就一定能够开拓出一条行业发展的新路。现在市场上大家可能都说市场不好做,竞争激烈、不温不火、销量下降等等。但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化肥需求总量基本与往年持平,甚至有所上升,那些产能都去哪里了呢?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农民的用肥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正确地把握农民需求变化,从产品差异化出发,找准企业发展方向。杨锋说,公司自成立之初,就聘请中国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植物营养、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等领域知名专家、教授作为广西新方向的高级顾问,共同进行产品研发。致力于做中国的“特种肥料专家”,生产高效、环保、节能的新型肥料。
2009年6月,“新方向系列氮肥”问世,由于它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降低农民生产成本等优良品质而广受市场欢迎,从此广西新方向开始踏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现状:产品优势明显 市场供不应求
在找准企业发展方向之后,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广西新方向已经获取无数荣誉,产品更是供不应求。对此,杨锋表示,这是我们顺势而为的结果。
记者了解到,2009年“新方向系列氮肥”在经过研发团队努力下问世;2010年4月便实现创新,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出“稳定性长效氮肥”,被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授予“中国特种肥料生产专家”,并于6月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开展稳定性长效氮肥试验示范工作,在全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5种作物共做34个试验示范,将产品迅速推向市场;2011年4月,成为唯一一家获得“增效氮肥”农业部肥料临时登记证的企业;2011年5月,获得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颁发的“2011中国化肥制造行业最具竞争力50强企业”荣誉。
比起荣誉,杨锋表示,“增效氮肥”能够不断地推向市场,服务广大的农民,这让他更有成就感。他告诉记者,新方向“增效氮肥”在云南、广西、广东、新疆等市场已经供不应求,截至目前销售将近10万吨。一方面,工人正在加紧生产;另一方面,公司已经在建二期生产基地,预计可实现新型肥料产能20万吨,同时还向全国多个省市设点投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杨锋介绍说,“增效氮肥”最主要的优势是根据作物的特性,通过控释、缓慢施肥,提高30%-50%的氮肥利用率,真正做到24%氮含量的效果相当于传统氮肥46%的含量。对农户来说,可以有效地降低用肥成本,从新方向2010年销售10万吨总量来算,至少节省农民投入经济成本2000万元以上;另外还可以减少农户施肥次数,达到省时、省工的效果。对环境来说,传统氮肥的利用率大概只有30%的利用率,不仅浪费大,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从国家层面上看,也可以有效地减少产能和资源浪费。“想想吧,我国目前氮肥总需求大概6000万吨/年,如果有一天全国都能用上这种比传统氮肥利用率提高30%-50%的长效缓释氮肥,大概可以减少2000-3000万吨的产能,对国家减少能源、减少不必要的投资该是多大的数字,想想都让人激动!”谈起可能实现的社会价值,杨锋的激动溢于言表。
未来:强化研发 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尽管 “增效氮肥”在市场中反映良好,但杨锋和他的团队并不满足。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他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两头重、中间轻。一手抓产品研发;一手着力进行品牌建设,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中间做好企业管理和产品生产等连接。
杨锋告诉记者,市场在不断变化,需求更是永无止境。在产品上,公司未来将继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通过引进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以及和国内知名科学院所合作,不断强化公司研发实力。一是不断进行“新方向系列氮肥”产品升级换代;二是以“新方向系列氮肥”为主导,逐渐向水溶性肥等新型肥料方面进行多元化发展。
在品牌建设上,公司将继续依托参股公司广西新胜利集团的渠道优势,通过梳理和整合现有渠道,通过媒体宣传、产品促销、农化服务等形式,不断提升产品的销售。同时,积极参与各种行业及社会活动,不断提升企业形象,构建产品核心竞争力。如,通过冠名协办今年11月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13届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一方面助推了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企业自身的行业及社会影响力,实现企业与行业发展的双赢。
另外,积极推进企业内部管理,一方面积极引进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为公司注入人才和管理优势;另一方面,公司将在年底引进一套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各分公司、各部门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掌控,还能提高员工及企业工作效率,为领导层做出各种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杨锋表示,良好企业管理就好比是粘合剂,使企业运转得更紧密、更有具整体性和团队效率,为企业的快速向前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感悟:为农户服务 内心很富足
虽然从事化肥行业的时间不长,但杨锋对于肥行业的过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却总能向记者娓娓道来,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而对于从事化肥行业的感受,他亦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不仅仅是它的市场大、前景广阔,也不仅仅是它正在整合中孕育着无数的机会充满挑战性,更是由于我们生产的产品可以为国家、为广大农户、为社会创造价值。我认为我们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当年,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本质上对土地、对乡村有着一股难以言说的亲切和眷恋。每次当我和农户接触,向他们介绍产品,为他们提供一些技术、产品配送方面的服务,想着他们使用我们的产品可以节约成本,实现增收,我的内心总会感觉到一种别样的富足。”杨锋真诚地说。
当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他也越来越忙,他戏称自己是“被企业推着走的”,然而,作为一个正快速发展的企业的领头人,其中的艰辛和压力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呢?正如他所说,他早已停不下来,唯有勇往直前、不断赶在公司发展的前头,才能使公司始终处于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一位拥有146项荣誉名衔的品牌人物
- 下一篇:耄耋之年 信念永存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