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特色栏目>> 传媒时评>>正文内容

新水利文章不能有“水分”

 

图/肖 川

  春耕在即,在一股脑儿和农资搭界的所有元素中,旱的问题又成为今春的燃眉之事。北方开始下雪,我们希望让雪多下一会儿。下雪后和下雪前人们的焦急心情和紧绷神经有了舒缓,但最给力的,应该是中央“一号文件”一锤定音,发出对水利改革的最强音,这一关键战略的全面部署更是一场中国农业的及时雨。

  国家粮食安全乃至全球粮食安全的挑战,已经直面我们;国家水资源危机乃至全球水资源危机,也在逼问我们。现在的“危机”不像过去,给你喘息的机会,更多的是猝不及防。由于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我们无法预料的各种潜在危机都会神出鬼没般随时出现在我们面前,全球已经进入一个高风险的社会。农业亦然。要抓住农业是我们生存之本这个根,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拉紧农资水利是农业发展之源这根弦,否则,弦之不在,音将何来?

  在中央“新水利”战略号角开始吹响之际,我们有必要提醒政府、提醒社会,这一次我们必须把“新水利文章”坚决做实,不能再添加“水分”。地方各级政府要改变向“上”看,向“钱”看的官僚作风、机会作风。要向“下”看,向“问题”看,向效果看,不要再“折腾”了。专家们要接“地气”,多从实践中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可操作性强的成果。特别是出老百姓能用,用得起的成果。摒除过去耗资巨大、质量堪忧、华而不实的“样子工程”、“政绩工程”诟病;规避由权利、金钱等利益驱动带来的寻租行为;改变“一拍脑袋”,缺乏认真思考,科学规划的情绪化行为;拒绝 “三分钟热度”,今天热情高涨,今后无人问津的缺乏持续性关注和投入的短期做法。

  没有水就没有农业的存在,没有肥就没有农业的丰收。肥和水的关系随着农业内因需求的不断升级,变得越来越紧密,在希望肥变得越来越高效,水变得越来越及时的同时,肥和水也正在朝着“一体化”的方向迈进。水利主管部门应该多问问农民,看看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农田水利设施;多考察现状,从地方农业实际出发。

  可以看出,水资源管理利用正在从粗放向精准转变,肥料发展必将随着农业水利格局的变化而变化,机遇来了,努力的时候也到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当干旱已经成为常态,希望在下一个春耕中,我们能看到“源头活水”,能见证在人与自然抗争中因为我们实实在在的努力而取得的新胜利。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