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电子阅读>> 合作经济杂志>>正文内容

鲁菜进“世博”探访

  4月21日上午,装载着50多吨优质蔬菜的车队从山东临沂驶往上海江桥批发市场,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直供上海世博会优质蔬菜正式启运。

  为确保世博会蔬菜供应和食品安全,作为世博会园区内唯一蔬菜供应商和园区外推荐蔬菜供应商江桥批发市场,在全国范围内严格地寻找和对接优质蔬菜基地。经过层层筛选,山东15个县市、38个品种的蔬菜成功搭上“世博快车”,约占入选品种的1/3,每天直供世博会的蔬菜超过100吨。超半数的世博会“餐桌菜”来自山东。

  江桥批发市场是上海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供应量占上海的70%,其中山东菜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上海市民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号称“三天不见鲁Q(注:指临沂车运来的蔬菜),吃菜都发愁”。

  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何以在众多的供应商中被选中?什么机制保证新鲜瓜菜每天按时按量运往世博会?为此记者前往山东探访了苍山、青州等主要蔬菜供应基地,从当地绿色蔬菜产业链条的发展与变化中寻找答案。

  绿色蔬菜产业在当地已成气候,农民是这条产业链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他们的生产方式、意识素质,甚至生存方式显示着这个产业发展的印迹和前景。

  “葫芦大王”的转变

  4月27日下午,青州市高柳镇马兰蔬菜生产基地,潘学昕和妻子两人正在室温20多度的大棚内采摘绿油油的西葫芦,近来天气转暖,正值成果期的西葫芦产量猛增,两人正忙得不亦乐乎。种大棚十多年了,潘学昕还没这么忙过,用他的话说“大棚里这些现在还在藤上挂着的西葫芦,第二天就能通过农超对接进入北京等各大城市,而‘下一站’则是世博会。俺们两个缺的只是三头六臂。”

  潘学昕在基地里有三个大棚,分季种西葫芦、辣椒、豆角等蔬菜,是青州市农合瓜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三年前开始种植“绿色”标准蔬菜,现在产的蔬菜都达到国家绿色A级标准。由于种的西葫芦有质有量,有市有价,在这一带颇有名气,被村民们呼为“葫芦大王”。

  对比绿色蔬菜与一般蔬菜,他随手从箩筐里拿起一个约一斤重的西葫芦说:“多的俺也不知道,但有一点很有感觉,最直接的就是俺以前种的菜自己都不敢吃,现在这个大棚每天产七八百斤西葫芦,从中顺手,随便摘几个带回家,都可以放心大胆地用各种方式做着吃。以前种的蔬菜都是农药、化肥喂出来的,里面有多少道道,俺们最清楚,现在说是绿色蔬菜绝对是绿色蔬菜。”

  更高的经济利益是潘学昕觉得“种这种绿色蔬菜肯定好过一般的蔬菜”的根本原因。他介绍说,就单个大棚来说,尽管绿色无污染的西葫芦产量不如一般的西葫芦,但它比一般的西葫芦每斤要贵,主要的是他们可以凭此进超市,不用再和“漂浮不定”的小商小贩打交道,对潘学昕来说这是质的转变。“进入超市,销路有保证,这对俺们来说太重要了,另外,价格方面也跟得上,折算下来,还是绿色蔬菜效益更好一些。” 

  正常情况下,潘学昕三个大棚一年有十多万收入。他说:“由于基本停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生产绿色蔬菜也增加了更多的工序。”实际上,潘学昕的大棚与一般的大棚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所谓的“更多的工序”主要来自化肥和农药停止使用后必需的劳力补充,生产绿色无污染的西葫芦,给潘学昕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很多变化。比如,以前种蔬菜,一茬蔬菜过后从不翻耕土地,直接上第二茬蔬菜,因为地里播撒了化肥,地力充足,不使用化肥后,土地必须在第二茬蔬菜播种前翻耕土地,以保证地力。由于停止使用一些农药,一旦某一颗农作物苗发生病虫害,必须人工除虫,或者将这一颗苗连根拔掉,避免虫害扩散。

  如果仔细观察,能发现潘学昕的大棚里挂有一个小方牌,上面写出明令禁用的农药名称,以及基地的相关制度措施。这在马兰蔬菜基地的每个大棚里都能看到,因为这个基地全部都生产“绿色”标准蔬菜,且是世博会园区内唯一蔬菜供应商和园区外推荐蔬菜供应商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的生产基地。

  用沼肥“养菜”的理事长

  相比于生产方式,意识、素质是更为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合作社理事长身上最为集中。

  4月30日中午,世博会开幕前一天,在山东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简易的食堂里,临沂市费县鲁翔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王继伟,与交易中心的领导共进午餐,王继伟上身着一件老式红色短袖,说话不多,吃起饭来很用力,但不要因为这一身的农民模样,而忽视了他新式的理念。

  鲁翔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有50多个大棚,每天向世博会供应的蔬菜超过2吨。王继伟身上处处体现着超前的市场眼光和灵敏的合作意识。比如他带领社员利用沼肥培育绿色蔬菜,目前这种生产方式在国内并不普遍,但他一接触到绿色健康蔬菜生产便以此作为起点。

  “认识到、‘无公害’、‘绿色’、‘有机’这些概念的真正含义是近几年的事。一次我到一个地方学习,发现他们是将玉米、小麦等的秸秆埋入大棚地下,而不是像我们那样烧毁,当时我就很惊奇,后来知道他们用这种沼肥来养绿色蔬菜,这样可是一举几得,肯定大有前景。”王继伟介绍说,“秸秆埋入地下,浇水后,就自动发酵,形成养分,一是节省了大量肥料,二是在发酵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棚温,提升农作物产量,我们大棚的棚温用这种方法提高了5度;三是很好地改良了土壤成分,土地越来越肥沃。”

  经过这次世博会,王继伟更坚定了“绿色”即是“市场”的信念。“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我们将再扩建100个大棚,产量翻两番。”他说。

  有机蔬菜是以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目前鲁翔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仍然是“绿色”标准蔬菜,和有机蔬菜有一定的差距,但已经开始尝试生产有机蔬菜,“由于生产有机蔬菜对肥料的使用非常苛刻,沼肥种菜是非常好的选择,我们正在这个基础上筹划下一步的发展。”

  长期与市场打交道,王继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他此行来到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的目的就是想谈谈如何进一步合作。他告诉记者:“近来天气转暖,蔬菜产量比之前高出许多,和交易中心商量一下是否增加收购量,这种合作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由于带动全村农户致富,王继伟从最初的一名农民养殖户,到费县费城镇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继而成为了临沂市十大杰出青年、市道德模范,多次当选市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

  穿布鞋的苍山采购员

  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很多当地人的生活轨迹,刘继光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直接从建筑工地的打工仔变成了蔬菜采购员。

  刚见到他时,刘继光正在苍山县优质蔬菜营销公司的办公室,就合作事宜和苍山县优质蔬菜营销公司经理孟先生接洽,使用的身份是上海源泉实业有限公司采购员,该公司由一个台湾人投资建成,为上海各大超市供应蔬菜,

  看现场的氛围,用“接洽”似乎不够贴切,公司曾和苍山县供销合作社有过业务合作,由于之前在货款结算时间、收购价格等方面引起供销合作社的不满,合作已在去年终止。孟先生对上海源泉实业公司之前的一些做法光火不已,刘继光尽力解释些什么,他心里清楚这笔生意的重要性:几个月前老板从为数众多的求职者中选中他这个工地打工仔,主要是想通过他苍山人的身份与公司曾经的“优质合作伙伴”重拾旧好,并希望他在苍山找到更多未来的蔬菜供应商。

  这不是个舒服的差事,但好在同为苍山人,谈起生意来,话题总是不断,虽然没有达成最终协议,但刘继光已经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合作事宜还会继续谈下去。

  相比于以前的生活,无论如何辛苦,在刘继光看来,都是值得的,因为老板一个月给他5000元的工资:“现在做蔬菜采购员,主要是多跑跑腿,动动嘴,打交道的多半沾亲带故,以前外出外打工,活累,收入比这差远了。”

  而且他还觉得很舒服,谈生意时可以穿布鞋,也不需要装一兜麻烦的名片。在蔬菜购销方面,刘继光自称做得不好,他说,目前有8万苍山人在上海从事蔬菜批发,像上海的江桥蔬菜批发市场里,60%的经营者是苍山人,2/3的菜来自苍山,在江南有20多万苍山人在从事这个行业。“由于之前和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长期合作,据说这次供菜‘世博会’,首先行动起来的就是苍山,而后临沂市参与进来,最后是整个山东省。”

  市场带来了财富,被问到苍山人的富足程度,刘继光这样解释:“一家种大棚农户年年收入十来万是很正常的事儿,在苍山县城里,每家都有一辆轿车,几十万一辆的车并不稀罕。”

  要走入“世博会”以及其他具有规模的市场,必须有一个组织者站在农户前面。此次“鲁菜进世博”,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是主要组织者,而且供销合作社也越来越成为山东各地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是一个跳板

  这次山东优质蔬菜直供上海世博会,对所供应产品的要求高、标准严、品种多、数量大、供货时间长。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严格生产操作规程,在搞好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借助省供销社农产品公司和临沂市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以临沂为重点,充分利用苍山菜在上海的优势,全面对接世博会。15个县(市、区)供销社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具体负责世博会蔬菜供应。

  据山东省供销社副主任刘力群介绍,为保障上海世博会的蔬菜供应和产品质量,山东省供销合作社与上海江桥批发市场签订了优质蔬菜直供协议。省供销合作社确定了山东直供世博会蔬菜的基本品种和备选品种,并由直供地供销社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组织标准化生产基地。最终确定苍山、青州、寿光、莘县、沂水等15个县(市、区)供销合作社作为第一批世博会蔬菜直供的参与单位,有40个品种的瓜菜作为基本供应品种。

  在运行体系方面,山东参与的各县(市)大同小异,基本模式都是“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其中的公司基本都是由供销合作社创建,负责外部市场和物流,农户负责基地生产,通过合作社将生产的瓜菜集中起来,由公司统一收购。

  从字面上看,这套体系比较简单,但其中工作的繁杂和压力,只有实际操作者才能体会。

  石玉刚,青州市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经营服务办公室主任;孟庆忠,山东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经理,他们二人相互并不认识,甚至素昧平生,然而他们属于同一类人。他们都是供销合作社旗下公司的负责人,每天几乎都干着相同的工作,有着相同的生活节奏,石玉刚一天要接60多个电话,孟庆忠的手机一天则要换两块电池,甚至他们都“烟不离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是“鲁菜进世博”的中坚力量。

  由于世博会和“农超对接”,石玉刚每天一早的任务就是向合作方发送前一天已经约定好的蔬菜,接下来确认第二天需要的货物数目,然后通知合作社社员,组织货源,货物运送到供销合作社的货物集散场,分拣包装,上秤称重,在第二天一早就发给合作方。

  孟庆忠每天则需要更多地开车到临沂市下辖的县(市),这些地方都有世博会的供菜基地。“我们的体系由基地、专业合作社、集散包装市场、物流团队组成,环环相扣,世博会意义重大,所以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我必须经常去现场,将工作做到最细。”

  孟庆忠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份清单,上面详细列出临沂市各个供菜基地所产品种,日可供应斤数,总产量,面积,出产时间,基地位置,联系负责人,以此来确保货物供应。在他桌子上,还放有一份由山东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与农户签订的上海世博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经营协议书,里面对生产标准等都有明确规定。

  由于事前的周密部署,临沂市平均日供世博会蔬菜近百吨。临沂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王修书介绍说,为做好供菜世博会,动员了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临沂有9县3区,仅靠一个山东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无法将‘网’拉起,我们动员各县区社参与负责当地从蔬菜分拣、加工、配装到蔬菜抽检的全程工作。”

  “大棚之城”的基地建设

  基地既是一种生产单位,又是一种组织形式,基地在整个运作体系中地位关键,绿色蔬菜产业发展的前提是大棚基地的勃兴,这在青州和苍山表现尤为明显。

  如果去过青州,你就会理解“中国瓜菜大棚最集中的地区”这个词的意思,青州市半山半平原,在能建大棚的平原地带,随意去一个地方,都能看到集结成群的大棚,不愧为“大棚之城”。

  谈到“大棚之城”,青州市供销合作社业务科科长宋执国有一件颇为得意的事情,自去年以来,青州市供销合作社带领农户与北京物美、河北保龙仓等十多家超市对接,下面多处基地成为上海江桥蔬菜批发市场的生产基地,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

  “几乎所有的人在第一次见面时前两个问题必是:为什么青州市供销合作社做‘农超对接’如此成功?为什么你们能为‘世博会’供菜?我并不当面过多解释,而是带他去青州市谭坊镇的小山上。然后,去过那里的人,没有一个再会问为什么。”

  谭坊镇以盛产西瓜著称,紧守青州市东北边界,是供销合作社的一个生产基地。当记者站在宋执国说的小山上,看到了这样一种景观:向东能望见昌乐县的轮廓,向北能见到寿光市的边界,眼下连成一片的蓝色“棚海”一望无尽,间隔小山与两县(市)之间。

  宋执国解释说:“这个镇的老百姓家家都种西瓜,习惯用一种蓝色薄膜大棚,小山下全是蓝色西瓜大棚,一直蔓延到临县(市),所以有了这个奇观。”

  这只是供销合作社基地建设的一处“景观”。青州市供销合作社建设和发展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70多处,遍布青州市,总面积7000多亩。基地建设效果明显。宋执国说。“我们以基地为核心的体系,既有标准化生产,又有日以吨计的产量,还有非常便捷的交通。寻求安全可靠的绿色蔬菜货源,超市不找我们找谁呢?” 

  当然,致力于基地建设的并非只有供销合作社,具体青州有多少个基地,宋执国说,这就像要目算眼前这一片“棚海”里有多少大棚一样,难以计算。青州市农业局有这样一个数字,整个青州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认证的基地达到31万亩。

  与青州市几乎是相同的样貌,苍山县内也是大棚成片,而且还建成3万亩世博会专用蔬菜基地,18000户菜农在生产基地服务。基地的发展刺激了绿色蔬菜产业的成长。苍山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徐之本介绍说,苍山县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优质蔬菜基地为龙头,已发展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85万亩,其中24.3万亩生产基地通过了标准化认证,22.6万亩生产基地通过了“三品”认证。

  “基地既能将分散的农业生产集中起来,又可以统一组织,对生产绿色无污染这样高标准的蔬菜特别重要,再利用合作社将各个基地组织起来,就是一个完美的组合了,所以苍山县全省的农产品体系大部分都是‘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徐之本表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