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中国合作经济新闻网>> 行业频道>> 果蔬>>正文内容

蔬菜经纪人“跟着他们走 销售不用愁”

  四川彭州首届蔬菜博览会举办期间,成都萱源农产品公司的总经理陈孝建一刻也没闲着,他一边组织了一批大蒜货源供应外地市场,一边还在博览会上设了个展台,准备让自己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而在我国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的彭州,从事蔬菜种植、生产、销售、加工的人数在20万人左右,其中就包括了上千个与陈孝建一样的蔬菜经纪人,他们中有的从事货源组织,成为连通菜农与市场的桥梁,有的还搞起了加工业,对蔬菜市场起到了重要“削峰填谷”的作用。

  陈孝建是彭州当地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曾经也从事过蔬菜种植,凭着自己灵活的头脑,陈孝建在2000年做起了蔬菜经纪人,联系外地客户,组织本地货源,成为菜农与市场联系的重要纽带。但由于蔬菜市场信息反馈滞后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看着老百姓辛辛苦苦种下的蔬菜准备要收获了,却因为市场供求问题只能烂在地里,陈孝建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认定,发展加工业是调控鲜品市场的重要手段,不再让市场供求伤了菜农的心。

  2006年,陈孝建组建了萱源公司,公司以大蒜收购、加工为主。当大蒜供过于求的时候,他就以当初与农户签订的保护价收购大蒜,做成蒜油、蒜粉,销售到全国各地,有的还远销到了泰国。当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陈孝建又会积极组织货源,让菜农的大蒜卖个好价钱。目前,萱源公司签约订单农户达到800户,种植基地超过8000亩。

  在彭州蒙阳镇杨湾社区,记者看到,成片种植的大蒜,长势良好,再过几天就可以收获了。而村民王进才就是萱源公司的订单农户之一,两亩多地全种上了大蒜。王进才一边在地里清除杂草,一边告诉记者:“去年我两亩多地收了6000多斤大蒜,陈总给我的收购价是每斤2元5角。客观说,这个价还不是最好的,如果晚卖几天,还能多卖出几千元。但有了陈总,我们种菜心里更踏实啊!看今年的情况,大蒜又能卖个好价钱。跟着陈总,销售根本不用我们操心了。”

  陈孝建告诉记者,公司下一步还准备搞大蒜颗粒,尽量把大蒜这个产业链做大做长,和其他加工企业一起,对蔬菜市场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据彭州市蔬菜产业办公室主任张川介绍,目前彭州蔬菜加工企业有30余家,年加工鲜菜30多万吨,广乐食品、萱源农产品等公司正在成长为四川蔬菜加工的龙头企业。此外,各镇、村都成立了蔬菜产销和加工的专业协会,一大批蔬菜经纪人活跃在田间地头,不仅为菜农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信息,有的还能提供简单的科技服务。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