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中国合作经济新闻网>> 行业频道>> 果蔬>>正文内容

"引、推、扶"助河北闫里蔬菜走出国门

  河北省南和县闫里乡的村民老杨近日在自己家的大棚里忙着采收,身边的几个大筐里满是鲜嫩水灵的西红柿和西葫芦。用不了多久,这些西红柿和西葫芦就会走进进出口贸易公司,经过检验、分装,穿着“出口蔬菜”的衣服进入俄罗斯市场。因为西红柿和西葫芦质量好,销路广,卖的价高,种了三四年大棚蔬菜的老杨对他的菜能出口十分满意。他说:“一棚的西红柿,多数卖到了国外,比过去多挣了2万多块钱。”目前,全乡设施蔬菜面积达16000余亩,露地菜面积达9700余亩,成为华北南部最为集中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设施蔬菜以温室大棚为主,主要有西葫芦、西红柿、苦瓜、豆角等品种,棚亩均效益在1万元以上,单棚效益最高达5.8万元。

  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把农民“引”上致富。闫里乡地肥水丰,素来就有种菜的习惯,但长期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低下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消弱了农民的积极性,蔬菜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如何使蔬菜产业走出“低谷”?该乡通过对寿光、永年等蔬菜生产先进地区参观考察和效益分析,针对温室效益高的特点,确定了“稳粮、扩菜”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思路,在乡财政资金非常紧张情况下仍安排了20多万元“蔬菜奖励基金”,以补贴的方式支持大棚菜发展。

  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把农民“推”上致富路。在蔬菜生产上,该乡十分注重新优特品种的引进和提高菜农的科技素质。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上,该乡主动与大中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联系,依托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先后引进和推广了“和阳牌西葫芦”、“紫光大圆茄”、“水果型黄瓜”、“百利西红柿”

  等20多个新优特品种。同时,该乡把西葫芦和西红柿作为当家品种进行重点推广,仅“和阳牌西葫芦”和“百利西红柿”就远销俄罗斯、东南亚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年实现创汇100多万美元。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担当好忠实的服务者,把农民“扶”上致富路。在发展设施蔬菜过程中,闫里乡政府着力办好群众一家一户办不好的资金、土地、设施建设和流通等事情。目前该乡累计发放支农贷款500多万元,并引导农民成立蔬菜种植协会,免费为棚区安装滴灌、管灌等节水设施5600多亩,维修田间道路150公里,架设电缆5000公里,为蔬菜产业的发展铺设了快车道。该乡广招客商,使“和阳牌西葫芦”供不应求,“百利西红柿”全部实现出口创汇。同时还积极培育自己的经纪人队伍,提高蔬菜营销能力。今年,该乡出台措施鼓励社会组织和经济实体投资兴办批发市场。此外,该乡还与北京大洋路市场、新发地市场签订了“场地挂钩”协议,与太原的田兴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新开辟内蒙古二连浩特和黑龙江黑河等地的合作业务,年销售蔬菜22万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