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中国合作经济新闻网>> 行业频道>> 果蔬>>正文内容

昆明市蔬菜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从云南省昆明市农业局获悉,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滇池流域“四退三还”的实施,昆明市蔬菜种植面积逐步减少,2008年以来,呈贡、官渡、晋宁、西山、盘龙、嵩明等县区退出蔬菜退出面积达1.63万亩,但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使全市蔬菜产业成效显著,商品率稳步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昆明市农业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昆明市蔬菜播种面积115.3万亩,总产量226.5万吨,产值29.67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5.8%、5.4%、15.9%,其中外销蔬菜165万吨,占总产量的72.8%,同比增7.8%,蔬菜产品平均商品率86%,部分品种高达95%以上;全年蔬菜综合均价1.31元/千克,每千克同比增0.12元。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人均蔬菜纯收入达4179.1元,同比增9.4%,常年蔬菜产区专业户人均收入高达7200元以上。

  为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进一步扩大了无公害标准化的覆盖面,全市各级以蔬菜发展新区、山区、半山区和季节性生产区为重点,共举办标准化培训557期,受训8.8万人次。目前全市推广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的新品种17个,西蓝花、结球生菜、散叶生菜、荷兰豆、甜脆豆、菠菜、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外销品种面积、产量占总量的40%以上,新品种推广种植和精细菜播种比例的增加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商品率,外销市场、渠道进一步拓宽。

  2009年全市共安排标准化生产示范点65个,以大白菜、茄子、萝卜、生菜、荷兰豆、大葱等20余个为主推广标准化示范面积24.9万亩。该市在推广标准化栽培,“五个一”集成配套技术、育苗移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户科技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和蔬菜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广黄板4.55万亩、性诱剂3440亩、生物肥料14.22万亩、生物农药20.15万亩、引试新品种209个,农药使用量和化肥用量逐步减少,危害性大、易残留的农药用量减少40%以上,蔬菜农残得到有效控制,安全隐患明显降低。通过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推广无公害蔬菜87万亩,产量177.6万吨,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75.5%和78.4%。

  为进一步促进该市蔬菜产业在有限的空间内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昆明四季种植、周年上市的特点,加快了蔬菜育苗移栽的推广步伐,截止2009年11月份,全市拥有总面积达1352亩的育苗工厂169个,年供苗达26.8亿株,育苗移栽面积48.7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2.2%。通过推广育苗移栽,蔬菜基地的复种指数平均达3.5,同比指数增加1.2,增幅达52.1%,生菜、油麦菜等品种年生产均达5茬,最多达8茬。蔬菜育苗移栽的推广极大地减少了病虫害的传播,从而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商品率,促进农民的收入稳定增加。

  2008年中央财政支持在晋宁、宜良、富民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蔬菜项目,目前三个项目均已全面完成标准化蔬菜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和科技入户培训、技术集成示范等工作并已投入生产,项目区基地的建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标准、统一培训和企业主体型、村社集约型的方式组织实施,宜良为企业主体型,晋宁、富民为村社集约型,三个项目都通过整合土地整理和示范工程项目资金进行建设,带动三个县近万亩蔬菜生产,促进了项目区农户的增收,农民得到了实惠,示范带动效果非常明显。今年还积极组织东川、嵩明、石林三个县区申报中央财政现代化农业发展蔬菜项目,目前项目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资金1000多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蔬菜项目950万元,省级1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花卉项目中央财政100万元,明年3月底将完成项目建设内容。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开局关键的一年。为进一步促进蔬菜产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昆明市将围绕蔬菜提质增效工程和突破园区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按照都市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努力做大做强昆明蔬菜产业。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