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轻纺城重回国资一年 政府之手促纺织业复苏
过了8月,浙江省绍兴县的官员和纺织企业,终于松了一口气。
据绍兴县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1~7月该县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87.71亿元,同比增长4.3%;7月,绍兴县工业用电量、排污量、蒸汽施用量都已恢复到去年水平,其中化纤环比增长28%,针织31%,印染7%,服装10.6%。
这些数字说明,占该县GDP60%以上的纺织业,终于走出了低迷。
半年之前,情况远非如此。“绍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纺织中心之一,已成为全球经济衰退的受害者。”《纽约时报》今年3月15日的一篇文章描述说,“大量工厂关闭,致使成千上万工人陷入困境。其他老板在担心滚雪球似的债务和破产前景。”
绍兴县委书记徐焕明向本报表示,纺织业复苏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底,当地政府再度控股中国轻纺城市场。
7年国资进退
2008年11月11日,绍兴县国资接盘轻纺城。这已经是这个绍兴纺织业最重要的交易平台第二次姓“国”。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01年的银广夏危机之际,轻纺城因持有其250多万股、投资成本接近9000万元而遭遇投资陷阱。轻纺城财报显示,2001年其投资收益为-7281.45万元。
2002年9月,绍兴县政府对轻纺城进行改制,由当地民营企业精功集团接盘。
知情人士向本报表示,当时政府将市场卖给民营企业,一方面是轻纺城当时经营不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思想认为纺织是落后产业,早晚要转移,市场不可能长久。
精功系接手前两年,轻纺城仅勉强维持盈利,2002、2003年连续两年净利润不足千万,2004、2005年两年的净利润也分别只有2100万元与1100万元。
轻纺城羸弱的盈利状况,令精功老板金良顺颇为头疼。2006年,精功控股受让绍兴五家企业持有的轻纺城总计2500万股,并将原有印染、纺织资产剥离,意图在金融和实业两方面增强造血功能。但是年底,轻纺城巨亏达9600万元。
“当时就准备还给政府。”金良顺向记者坦陈,2006年8月双方就签订意向书,但在转让价格上出现了分歧而作罢。
当时,当地政府在轻纺城周边新建的一些纺织辅料交易市场,被精功方面认为“抢了生意”。
而当地官员则强调,轻纺城具有公共服务职能,难以靠一家民营企业支撑。前者以区域公共服务为名,不断索要优惠政策,对其他商家不公平。
金融风暴改变了政企双方的谈判格局。2008年6月,绍兴纺企华联三鑫停产,据其股东方之一的华联控股公告,华联三鑫与精功系发生互保金额6.7亿元。至此,轻纺城控股股东的资金链困局被正式曝光。
2008年11月11日,精功控股将所持轻纺城15.64%股份作价3.4848亿元,转让给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市场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国有独资,下称“轻纺开发”),后者成为轻纺城第一大股东。
对于国有资本重新控股,轻纺城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方面不会与民争利,在资本市场市盈率不高的情况下,国有资本介入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国有资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会更大。
“要承认,以前国有退出是失误的。”绍兴市政府上市金融办夏九英主任说,从义乌政府强势运作小商品城的经验可以看出,轻纺城的牌子必须由政府掌控。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宝纺公司在非洲开出15家专卖店
- 下一篇:石狮产业界正在拓宽非洲合作领域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