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中国合作经济新闻网>> 行业频道>> 棉花>>正文内容

纺织业回暖意浓 发改委增加抛售储备棉60万吨

  新棉上市之前,国家发改委决定增加抛售储备棉60万吨。

  中国棉花协会近日发布消息称,中国储备棉总公司8月14日已下发通知,将增加轮出60万吨储备棉,其中2008年收储的棉花50万吨,竞买底价为12600元/吨。

   5月末,发改委就曾开闸抛售152万吨储备棉,目前这一抛售计划已经完成92%。

  “60万吨的抛售量接近全国纺织企业一个月的用棉量,这实际是为保障9月中旬新棉上市之前的棉花供给。”中国棉花协会一高层人士8月17日告诉记者。

  市场棉花需求放大的背后,传递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纺织企业回暖超预期吗?

  市场上没有棉花?

  苦等数月后,胡忠开仍未参与国储棉的抛售竞拍。

  3月以来,纺织业一直在呼吁发改委开闸抛售国储棉,以缓解高棉价带来的成本压力,这一呼声终于盼来一纸公告——5月21日,中储棉发布抛储公告,将抛售总计152万吨的国储棉。

  胡是广东忠华棉纺织实业公司采购部的负责人,这家拥有13万纱锭产能的中小型棉纺企业每个月需要消耗4000吨左右的棉花,今年3月开始,他便一直在等待政府抛售储备棉。

  “价格太高了。”胡一直希望将用棉成本控制在13000元以内,更预计国家抛储后,棉花现货价将有所回调。与他预判不同的却是,抛储以来,328级的现货棉价几乎以每月跳涨300元/吨的速度在攀升,目前13200元-13500元/吨的现货价格,比今年2月时每吨上涨约2500元。

  无奈之下,胡放弃了竞拍,尝试从新疆棉商、进口棉商手中采购部分相对便宜的棉,也开始寻找部分更为便宜的4级棉作为替代。

  即便如此,13000/吨左右的棉花采购成本,也将让这家棉企陷入亏损,因为“下游的棉纱价格并不那么理想”。

  根据测算,若按照目前棉花现货价采购,纺织企业每生产一吨纱,就将亏损约500元。

  “即便考虑上还未到货的新疆棉花,手头的棉花也只能支撑到8月末。”胡表示,这也意味着在9月末新棉上市之前,仍有半个月左右的用棉尚无着落。

  60万吨的新增抛储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

  一家曾经接待过发改委调研的地方棉企8月17日向记者表示,政府原本预计第一批152万吨的国储棉抛售,已经足以满足新棉上市前的纺企需求。

  根据中储棉在第一批抛储前完成的调研报告,截至4月末,国内棉花商业库存约110万吨,约为全国纺企接近2个月的用棉量。

  “市场的缺口大于预期。”上述企业表示,中储棉此前的调研统计也许存有偏差。

  实际上,152万吨的储备棉抛售已近尾声,截至8月14日,国储棉抛售约140万吨,抛售计划已完成92%。

  “若不继续抛储,市场上即将没有可以流通的棉花。”山东鲁棉集团人士表示,第一批152万吨的抛储真正已经纳入纺织企业仓库的也许仅有一半,另外一半虽仍在贸易商手中,大部分却是已经售出,只是尚未出库。

  根据中国棉花信息网的监测,7月,国内棉花企业手中尚有商业库存90万吨。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