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中国合作经济新闻网>> 行业频道>> 棉花>>正文内容

用棉企业:买棉何时不差钱

  国储棉抛售已经1个多月,仍有相当多的用棉企业还在观望,试图等待更合适的入场时机。而在河北等地,部分棉纺厂由于资金紧张难以参与储备棉竞拍,已断粮多时,纺企呼吁政府出台措施解决企业购棉资金短缺问题。专家预期小规模企业出于资金等考虑近期仍无入市竞拍的打算,中等规模纺企或将因库存减少而率先入市,至于较大规模纺企,随着库存降低下月入市竞拍者会大增。

  “公司一天要消耗30吨棉花,目前的库存仅能维持一个星期,快撑不下去了。”近日,河北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原料处的宋鸿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情绪激动。买棉很差钱,6月份还有近400吨的购棉计划没完成,这让宋鸿军很着急。

  因资金短缺而濒临断粮,宋鸿军的遭遇并非个例。然而在国储棉正式抛售已经一个多月的大背景下,用棉企业仍“无米下锅”就显得有些异常。

  竞拍博弈5月份,国内棉花商业库存同比大幅减少,棉纺企业多无棉可用,而郑棉期货价格却高位盘旋。在业界强烈的呼吁下,抛储适时而动。从5月22日起,中储棉陆续抛售总计152.3万吨的国储棉,2008年标准级棉竞拍底价为12900元/吨。

  与用棉企业急盼政府开闸放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储棉抛售在最初几天里尴尬遇冷。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的5月份棉花月报显示,从5月22日到5月31日累计投放储备棉4.2万吨,实际只成交了2.4万吨,成交均价12982元/吨。

  并不热烈的竞拍反应,迫使国家发改委5月31日将竞拍底价下调至12600元/吨,并从6月8日起将接受纺织企业委托的交易商纳入竞买交易范围。随后,抛储棉成交率方才开始好转。

  记者注意到,竞拍前期用棉企业多“饿并观望着”,随着抛储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部分着急用棉的企业加快入货,竞拍热情明显高涨。“据我了解的情况,有些资金雄厚的上市公司参与国储棉竞拍很积极。”虽然没有参与竞拍,但宋鸿军一直对国储棉抛售高度关注。他介绍说,自6月中旬起,储备棉交易竞价激烈、流拍减少,交易时间屡破纪录,这既反映部分地区棉花供求矛盾较大,又反映出棉纺厂急需棉花但又不愿出太高的价钱。

  对于国储棉竞拍的先冷后热,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解释说,眼下市场上的现货资源已非常少,国储成了最大卖家,部分纺企为保生产、不停机,已将竞拍价格放到次位考虑;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未对5、6月份增发棉花进口滑准关税配额,使得部分提前操作订购外棉的用棉企业处境艰难,只得在轮出的国储棉上下功夫;此外,部分纺企库存不多,远水难解近渴,对近库区棉花志在必得。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