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配额引发权力寻租 棉纺企业等米下锅
记者近日在河北省邢台、邯郸等地采访时了解到,由于国内市场上棉花价格过高,而进口棉又受配额限制,致使大部分纺织企业棉花储量不足,工厂设备时开时停,纺织企业面临“等米下锅”的困境。
河北纺企棉花告急
河北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耿蜀平说,全省大小棉纺企业数百家,涉及到棉纺织的产业工人大约40万人。棉花价格直接影响棉纺织企业正常生产。目前,河北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因棉花短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邯郸市第二棉纺织厂眼下的开工率仅为40%。记者在该厂的原棉仓库看到,存储能力达1000吨的库房只剩下散乱堆放的棉花下脚料,数台棉花垒包机闲置在场外。仓储处处长任家对记者说:“自2008年以来,厂子的原棉储量就出现了不足,所存棉花仅够维持20天的生产。”
记者随后见到两辆运棉卡车驶入厂区,据工作人员介绍,车上所载的是从天津港进口的棉花,等不得入库就被直接送往了生产车间。
邯郸海盛威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汉波说,“据我们测算,国内棉花价格比国外每吨高出了2000元到2500元。这对于国内纺织企业来讲是个巨大的压力。因为国内纺织企业的一半产能供出口,成本上的巨大差价令国内纺织企业无法参与国际竞争。”
河北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拥有纺、织、印、染等全能生产格局。副总经理张富贵说,棉花收储制带来的市场棉花短缺,使得棉价不稳定。国内市场上棉花价格上涨了,而企业制成的棉纱、棉布在国外市场售价却难以相应上升,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小。利润空间小就造成企业流动资金运转困难,企业缺资金,棉花的库存就严重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进口配额引发权力寻租
据了解,棉花被大量收储后,可供市场流通的棉花出现短缺,价格持续攀升。同时,进口棉花又受到配额限制,从而加剧了企业无棉可用的状况。
薛汉波说:“据我们了解,收储价格虽然涨到12600元/吨,但是价格的收益,真正的棉农并没有得到,高额利润大部分进了中间商的腰包。”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全国植棉面积减少12.38
- 下一篇:用棉企业出现采购困难 国储急抛150万吨棉花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