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实施百万头奶牛行动计划纪实
近年来,通过对区位、资源、市场等因素的再认识,辩证地看待比较优势,河北省张家口市下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奶业发展“异军突起”,奶牛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不到1万头,发展到如今的55万多头,其产生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让人们欣喜地看到结构调整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切实探求到了一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肉牛与奶牛“角色”转换 奶业成为“三型”农业的最佳选择
牧业一直是该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但在上世纪80年代前,农民多以养殖肉牛和山、绵羊为主,经济效益低下。尽管部分县区已有农户养殖、繁育奶牛,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奶业仅仅停留在自给自足状态。传统优势产业并不能使农民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
随着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和2003年河北省实现禁牧,奶业发展出现希望的曙光。一方面,该市有2030万亩的草地,当年生牧草(青玉米、青莜麦)种植百万亩以上,而且形成了洋河、桑干河和壶流河河川区玉米种植带,能够为奶业发展提供优质牧草和饲料保障,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该市北部地区已形成奶业的生产、加工区,南部地区则是京津冀大市场的消费区,具有无以比拟的区位优势。
市委、市政府敏锐捕捉到这一历史机遇,将奶业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课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畜牧业、林业、草业、种植业进行了调研比较,通过对菜、奶、肉等综合资源消耗与效益对比分析,认为奶业是资源消耗最少、产出效益最高的集约型产业,是节约型、高效型、稳定型“三型”农业的最佳选择。
———养1头奶牛年耗水20立方米,而1亩蔬菜年耗水580立方米。
———灌溉1亩蔬菜年耗电350度,每年每头奶牛照明和挤奶共需用电30度,奶牛产的粪便还可生产沼气,1头牛的粪便年提供787.5度电。
———1亩蔬菜年需化肥100公斤,而养奶牛不仅不需要化肥,还能产一定量的有机肥。
———养100万头奶牛需10万个劳动力,100万亩蔬菜在4个月的种植季节里需33万个劳动力,季节性用工过于繁忙。
———建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可消化3头奶牛的粪便,提供沼液4万多斤,沼渣6000斤,可供8亩土地施用,是理想的无公害肥料;年产沼气630立方米,年可向用户提供2835斤煤炭的燃烧效能,提供照明时间4410小时。而蔬菜种植最大缺点就是耗水太多,大量开采地下水,最终造成环境的极度恶化,同时种菜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土地板结、污染。
思则变,变则通。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下大力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政府的科学定位,让农牧民看到了奶业的发展前景;可观的经济效益,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看到了商机,纷纷加入奶牛养殖行列,而大规模的肉牛养殖逐渐淡出我市畜牧业“舞台”。
这一转变,昭示着该市奶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告别屠刀 生猪实行“安乐死”
- 下一篇:老屯乡林下生态养鸡好“钱途”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