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寻“机”成德绵在行动
在我国食用菌受世界金融风暴影响遭遇出口滞销的背景下,四川省大邑蘑菇以龙头企业为渠道,仍然热销海外。该县农发局负责人指点迷津:“主要在技术、品牌和销售等方面下功夫。”
在有名的“食用菌之乡”大邑县韩场镇,胡军、胡伟兄弟俩合伙投资了10座标准化菇房。虽然与露天大棚相比,标准化菇房种植成本每公斤要高1块钱,但兄弟俩还是觉得很划算,“用标准化技术生产的蘑菇品质好,今年10月份刚出菇时,每公斤卖过10多元。”
为提高蘑菇品质,大邑县从2007年起引导农民建设标准化菇房,涉及总投资高达2.94亿元,“用标准化技术培育的蘑菇可以直接进入欧美市场。”该县农发局负责人介绍。
以前,标准化菇房只能种一季、闲一季,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县还从福建聘请专业人员,配合川农大、兰田专家大院和县农发局技术员,对菌农开展技术培训。仅韩场镇今年双孢蘑菇育种、种植等方面培训就进行了3期。优异的品质为蘑菇赢得了身价和市场,胡军兄弟俩这一个多月就卖了6万多元。扣准国际市场“脉搏”做营销,大邑共有28家蘑菇加工企业。其中,仅兰田一家,年加工能力就达到六七万吨。面对金融危机的到来,兰田没有缩减收购量,“蘑菇是欧美等国消费者的传统食品,每年的消费量比较稳定。”黄叔勇采取的措施是积极应对市场调整产品加工类型。
9月-10月,公司高层到美国、法国参加相关展会,与客户见面,考察行情。深谙“生意经”的黄叔勇发现,针对餐馆的蘑菇销量减少,针对超市的销量增加,而超市价又远高于餐馆价。基于这一判断,兰田公司积极调整了加工策略,主要生产加工针对超市的产品,“公司今年的订单反而增加!”双孢蘑菇”已成为大邑县的一张优质农产品名片。而大邑县所想的,则是如何把这张名片用得更好。
2008年,该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3.3万亩、蘑菇面积2.8万亩,其中标准化菇房有3075座。除了双孢蘑菇,还发展了鸡腿菇、金针菇、香菇等常见品种,引进和开发杏孢菇、白灵菇、金福菇、长根菇、鲍鱼菇5个新品种。
“今年我县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大邑双孢蘑菇’集体商标,全县共有蘑菇品牌10余个,其中无公害品牌2个。”大邑县农发局负责人表示,品牌战略将是该县在规模化之后朝农业产业现代化迈出的第二步。未来几年,大邑将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双孢蘑菇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把菌类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市场营销进一步做大做强。
除了正面推动,大邑还在后续保障上动起脑筋,引导全县菌农全部参加保险,以完善的抗风险体系解除菌农的后顾之忧。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科技“点石” 秸秆“成金”
- 下一篇:漳州食用菌出口势头强劲 今年订单17亿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